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奈尬徽嫒司褪恰≌嫖遥颐钦飧稣颜蚜榱椋涣椴幻琳飧稣嫖遥辈卦谀凇〔浚皇巧硖迥诓浚恰扒辈厣钤ㄖ小保氐煤苌睢!吧钤a≈小笔切稳荩扔谝桓龆靼阉胶5兹チ恕c茏诩暗馈医埠5拙褪侨颂宓南虏浚泻5缀孟袷枪潭u奈恢茫涑伞∮行蔚牧恕f涫岛5住5钤u际切稳荽牵褪遣氐缴畈豢伞?br/
测,没得位置了,是下沉,不是上升。
“深渊乃北极太渊,天心之所居,即元关一窍也。”古人形容这个“北极太渊”深不可测。《道藏》里有一本书,叫做《五岳真形图》,都是黑点白点,都是dd,讲这个地球下面有通道,整个是连的。是否如此,我们暂不做结论,这里讲“北极太渊”是形容辞,是借用,不是讲有形的地球物理。“天心之所居”,“天心”也是道家的名辞,这是天地的中心点,宇宙其实没有中心点,是人为假定有这个中心点,叫做“元关一窍”。这就是正统道家,他绝没有告诉你在哪儿,所以叫“元关一窍”,也没有说就在这里,也没有说就在丹田。一般传你的,是守这个窍,那个窍,算是“元关一窍”,那简直是乱窍,骗人的。正统道家所说的“元关一窍”,就是专一的意思,是无位真人之道,不是任何固定的部位。
“元关在天地之间,上下四方之正中,虚悬一x”,注意最后四个字,没有真的位置,你假设它在哪个地方,它就是在哪个地方。譬如胃不大好的,静坐修道你坐在那里,自然就守窍了,是生理的本能。你不加上那个注意力,本能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那里去了,已经无形中在治疗,所以再加就多余了。就在那个地方守这一窍,慢慢就治疗好了。所以“虚悬一x”,它无所不在,没有真实固定的部位。
下面是引用庄子的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谓之规中。中有主宰,谓之真人。”“规中”无大小内外,中间是人为假定,所以称它为“规中”,是理念的名称,不是生理上实质形象的名称。所谓“规中”,其中自然有主宰,“中”是代表可以做主,不是偏的,这样谓之真人,就是我们生命的真我。这个r体不是真我,即使活两百岁,有一天还是要毁坏,就像一个房子一样。我们真正的精神生命是借这个房子来住的,这个是真人,修的是那个东西。“守而勿失”,所谓守窍就是关闭外门外窍,“谓之抱一”,“抱一”就是集中在一点,可是并不是用有意的注意力。
如果把炼元神、炼元气、炼元精的各种方法统计一下,那很多。据我所了解的,就算练气功吧,有两百多种方法,包括印度的瑜珈术,中国的气功,各种各样。我说人真奇怪,就两个鼻孔,一个嘴巴,同样呼吸的气,会产生那么多的花样,每一个方法都有效。大效有没有?不见得有,一个方法做到底,不晓得变通就成问题了。真正的元气不是靠这个,是内在自己本身生命来的,原理是如此。我们身体上这个小天地,同天地宇宙的法则一样,本身那个真元发起来,就是最好的药。这里把这个原理方法都讲清楚了,一点都没有保留,没有任何秘密。
修道的秘块
“然其妙诀”,“诀”就是口诀,道家叫诀,佛家叫做密法,秘密的法门。外道所谓旁门八百,左道三千,各种方法多得很,不过是偏向的,都是要传口诀的。所以老师传你口诀,一般六耳不同传,师父告诉徒弟是在耳朵边上讲的,那么神秘,还要赌咒发誓。
现在你们不要外求了,本经统统告诉你,怎么用功修道,妙诀“全在不勤不怠,勿助勿忘,有浮游之象”。“勿助
‘玄、勿忘”是孟子的话,“不勤不怠”是道家加上的,如果加上佛家的话,就是“不增不减”,三家共同的道理。所以孟子
讲修养、养生最彻底,一般人修道都是揠苗助长,求速效,那就完了!这个东西不能求,所以要“不勤不怠”,不要过分地用功。如果不吃饭,不睡觉,我要修道了,那是自寻烦恼。所以只要优哉游哉,勿助勿忘,当然也不能优游过度。所以他说用功的要点是“不勤不怠”,“怠”就是懈怠,不要偷懒,也不要过分勤快;“勿助勿忘”,中庸之道,也不要帮助,也不要丢掉;“有浮游之象”,这个“浮游”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庄子叫“逍遥”,佛学叫“自在”。我常常告诉一般同学朋友们,你们修道要修到“逍遥”,学佛要学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脸宗教相,装起那个修道的样子,那个死相最讨厌,既不自在又不逍遥。现在用功的重点告诉你,浮游自在,又逍遥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话说,我们讲过好多次了,要想长生不老,“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一个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几次,比你打维他命吃补药都好,一笑,脑神经就松了。你看每一个人走在街上,那个苦瓜相像银行讨债的面孔,一天到晚心里在烦恼,脸上每一个细胞都绷紧了。你这样修能够成道?我第一个不相信!
“故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这一段讲用功的境界,方法很老实都告诉你。“此四句,乃养x之要功,一章之纲领也。”真能养x,命功在其中矣。你真做到明心见x,气脉修都不要修,自然通了。换句话说,不通也不会明心见x,能明心见x,气脉自然打通,所以养x命功就在内了。|260|一
现在什么秘密都告诉大家,这就是正统道家。丨
下面原文,这一类都是方法。“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1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这书中的“巳”字印错了,1是自己的“己”。“离炁纳荣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濛。”“希言”是老子的话,这个原文我们不加解释,下面有了,就是讲用功的方法。
用功的方法
“此节,详言三宝关键工夫,坎属水是为元门,离属火是为牝户,兑为口内应方寸”,三门都关闭起来,是修道打坐的这个原理。坎卦,在身体代表了耳朵,属于水,是所谓元门。这个玄关的门户很重要,所以老年人耳朵聋了,肾气衰了,叫做气不归元,因为耳通气海。但是这个眼睛也通气海,眼睛老花看不见了,同肾脏、肝脏两方面有关系,就是内部老化的原故。当然近视眼也是,再加上肝脏、肾脏不好,内部的那个能的作用不灵了,外表就出来现象。所谓“元门”,是坎卦这个水,包括了人体全部的荷尔蒙。元门本来是坎卦,属y,可是元门是y中之y。离卦是火的符号,代表心脏,也不完全是心脏,代表思想这部分,属于牝户,牝是y的,y中之y。这个yyyy,大家闹不清楚,一个原则就懂了,天地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面,有正的就有反作用,有反的就有正作用。所以y中必有y,y中必有y,就是这个道理。兑卦代表嘴巴,“内应方寸”,嘴巴对应思想这个心,“方寸”就是代表心。
“学人入室之时,当收视反听,转顺为逆”,注意啊,怎
么叫“人室”?古人准备修道了,就万缘放下,什么家庭儿女,什么事业,一切都丢掉,一个人孤零零到一个地方去修,这叫“人室”。不是说把房门一锁,我要修道了,不要来吵我,我人室了,那叫装模作样。真正的入室不一定闭关,就在这个世界乱哄哄之间,自己把六根关闭,就是真入室了,真闭关了。他说开始修的人入室之时,四个字的口诀“收视反听”,把眼睛神光返回转。修道者把神光返转,不是两个眼睛向上翻,“收视”不是这个道理,只是眼睛的外皮关起来,道家比喻它像窗帘垂下一样,叫做垂帘。眼神还是照住,摆在那里,你那个意识、注意力不向前面看,向哪里去呢?向没有地方去的地方去,这样就是“收视反听”。
我们一般习惯,耳朵喜欢听声音,寻找每一个声音的来源,就是从小孩开始的习惯。上面口诀也告诉你了,“收视反听,转顺为逆”,修道是一切都收回来,关闭了,像电视机一样把它关闭,转顺为逆,倒转来,凡事都放下,就关起来了。
“其门户之一开一阖,皆与元牝内窍相应。故曰,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我们对外的开阖门户,如眼睛在看之类,都是拼命用自己生理的机能,认为越用越好;可是人到底是r做的,比钢造的差劲,用过分了会出毛病。所以你看这个时代,依我讲叫做眼镜的时代,年轻人都戴了近视眼镜,我是最痛心这一件事情。像我们从小百~万\小!说,老实讲,你们百~万\小!说不能跟我比数量,我到现在也不老花,少一点就是了,但是决不近视,就是因为灯光不同。你们百~万\小!说也不会
看,就像药山禅师讲的,把牛皮都看得穿似的,眼睛瞪得好大盯着看,看了又记不得。
练习回转
我从小的读书习惯是书来看我,我不去看它。把书摄进来,又容易记住,所以有时候并没有想那个句子,而是想那个书的影像,哪一句话在哪一行我都还会记得。你们呢,是自己到书上去,最后老花了。看电视看电影也要这样看,叫电影跑到我前面来。你们看电影又哭又笑,都无我了,你还看个什么电影!你上去演多好呢!生命就那么消耗了。所以道家所谓“旋曲以视听”,“旋曲”就是回转,回到自己这里,视听都要回转来,不要把精神散向外头去。这个口诀也叫你们练习练习,看东西不要眼睛盯住看;就是讲恋爱要看对方,也是反过来你来看我吧。
“开阖皆合同”,这个就是工夫了,平常训练自己,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外面,一开一闭之间,念念在“勿助勿忘”、“浮游守规中”!
“坎中纳戊”,这个不多啰唆,因为你们诸位对于五行八卦这些不大熟。“离中纳己”,戊、己都是土,在人体上代表胃的部分,抽象观念就是中位。“戊土属y主动”,这个土还分两层,戊土是y土,主动,代表了意,我们这个思想意识。“己土属y主静”,己土是什么呢?我们这个意识思想不用,恢复到休息状态就是己土。
“然离中一y,体虽静而实则易动”,“离中一y”就是y中的y,是我们这个思想,本来应该宁静,可是我们人习
1、惯随时随地都在思想,静不下来。不是打坐叫做静,是内在
这个思想静下来才叫做静。所以《易经》上四个字形容,“憧憧往来”,这个思想在
里头乱跑,“不可禁止”,你禁止不了。大家学佛打坐就想把自己思想禁止,可是你没有办法禁止。你说我把它压下去,一点不让它想,那岂不是另一个大想?你想压下去那个想;也是一个想。
道家告诉你,思想怎么才能真正宁静呢?“惟赖坎中真y,出而钤制之。”“坎中真y”,“坎”是代表北方水,水中精就是说本身的元y,也就是密宗所讲气脉通了,道家所讲真y发起了。本身生命在r体上有一股力量一一真y,有上升下沉的作用。这股力量一来,思想不动,宁静归一了,所以叫x命双修,必须要本身的元y“出而钤制”。这个东西有很多代号,道书上也叫做“铅”。思想飘浮不定像水银,碰到铅一一真y,水银就被吸住不跑了。人体这个思想,要在本身真y发起来时,才能够真正达到静、定、安这个境界。
三宝关闭之后真人的优游再说无念专i是什么状玩变年轻渫亮了真正结丹了身体整个变化结丹有了真神通
三宝关翔之后
“若门之有枢,车之有辖,庶乎一开一阖,动静各有其时,而元炁不致耗竭矣。故曰,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这个“一开一阖”已经很明白了。“元窍中先天祖炁”,这个“元窍”就是原来道家所讲的守窍,并不是有形的,如果大家一定要有形,最好在中宫。“先天祖炁”是道家的名称,不是人为后天呼吸修得成的,“祖炁”是本来有的。“本来鸿濛未剖,惜乎,前发乎离,以泄其明”,“祖炁”开始本来没有分,到了眼睛就变成看东西,眼神把它用掉了。“后发乎坎,以泄其聪”,到了耳朵变成听声音的功能,也泄了。“中发乎兑,以开其门”,到了嘴巴就是讲话,门打开了。所以“三者俱散而不收”,眼睛、耳朵、嘴巴,三者都是在消耗生命精神。“先天之炁,所存者几何哉”,“先天元炁”,我们生命的能源,天天在消耗,还能剩多少啊!用完了就没有了。
“必也默默垂帘”,所以修道第一步要静坐,眼睛闭起来。“频频逆听,则坎离之炁不泄矣”,你回转来耳朵不听外,反听内在,元炁自然不泄漏了。
“故曰,离炁纳荣卫,坎乃不用聪”,“荣卫”是中国医学的名辞,就是气与血,不是现在说的营养。“括囊内守,混沌忘言,则兑口之炁不泄矣。”所以初步修道就是求一个i266i一
静坐的境界,像口袋一样把它封起来,里头混沌静静的,不明不暗,不说话。“故曰,兑合不以谈”,嘴巴合拢来不讲话了。“希言顺鸿濛,即所谓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者也”,“鸿濛”就是宇宙天地未分的那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耳、目、口三宝关起来,不与外面通才行。
下一句话要注意了,“此中秘密全在口字”,也就是说修道的秘密全在一个“口”,这个“口”呀就难办了。“此口是元关一窍,吞吐乾坤。因天机不可尽泄,姑取兑象,非世人饮食之口也,必须真师指示,方知其妙。”道家讲这里就是一个关键,这里的“口”字不是指嘴,而是指身体上同宇宙关系密切来往的地方,所以天机不可泄漏。讲到这里,每一本道书都说不清,所以只好拿个卦名来代表叫做“兑象”。注意呀!这个“口”要打开,必须要真正修道成功的老师,“方知其妙”。先声明在先,我是假师,不是真的,他说天机不可泄漏,我也很害怕有什么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的。过去好多次提到过,这个“口”是“上口”,大家自己回想起来就懂了。
4
再看本文,“三者既关键”,这三个关键锁住了,“缓体处空房”,修道的人不要紧张,静坐的时候一切放松,在一个静的地方,思想宁静,归到空的境界。“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禅宗讲的“无念”是《参同契》先提出来的,当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国;禅宗六祖所讲“无念为宗”,实际上是取用《参同契》中的话语。这里说“无念以为常”,经常做到在无念的境界。“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修道要求的是亲自证到,这个不是理论,第一要做到“无念”,
“无念”做到了就是养x。下面告诉你身体不要紧张,一切丨放松,放松,从头脑起放松,静坐也好,平常也好,都要放松。尤其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包括脑筋,六根都在紧张。所以“缓体处空房,心专不纵横”,是要专一,静到专,专到无念境界。
真人的优游
“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这两点很重要,睡眠的时候,身体在睡,里头的元神还是昭昭灵灵,不昏迷。守到这个诀窍,白天醒时不要把精神外漏,感觉内部这个元气、元精的生长,一点点都要清楚。换句话说,静坐久了,内心的感觉功能越来越灵明,就是这个道理。
再看注解:“此节,详言潜渊守中工夫。耳目口三者,既巳关键严密,一毫不泄。”三宝既然关起来了,“则我之真人自然不扰不杂,优游于深渊之中”了,我们自己本有生命自然在那个空d的境界里头自在优游,“此中空空dd,别无一物,有若空房然”,这与禅宗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同一个道理,同一个境界。
“故曰,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空房”是抽象的名称,并不一定要关到一个房间里头,而是内心永远在空灵的境界中。保持这样无念,静到极点,当然要时间,三天、七天,或是一百天,等到内在“先天一炁,原从虚无中来”,空极了,身上的气脉就通了。所以密宗、道家修气脉,太用意去修都不对。你有个反应有个感觉,那不是真,是凡精凡气,是普通的生理上的反应。这个真正元炁一来,气脉刹那
之间同时都打通,那是真来了。这个真从哪里来呢?从虚无中来。你念头思想越空到极点,感觉知觉越空到极点,所谓真空生妙有,才有可能发生真炁从虚无中来。
所以修道的人“必委致其志,虚以待之”,在佛学讲空,要空到什么程度呢?“至于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六根这眼、耳、鼻、舌、身、意大定,都不动了,感觉状态都没有了,到这个境界才属于静。如果身上还在这里跳一下,那里动一下,那完全是感觉,是你的意识在动。六根包括身根,身体的反应在动,就是身根没有大定,所以都不是。要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相应还不是完全,是同静的境界差不多而已。
再说无念
“然所谓无念,只是常应常静,不出规中,非同木石之蠢然也。”真正的所谓“无念”,我们曾经发过吕纯y的《百字铭》给大家,上面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无念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是大昏沉,不叫做无念。真正无念是“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还能做人做事。所以禅宗强调这个地方,修养要做到“于心无事”,能够遇事做事,心中没有动念;“于事无心”,这就是真正无念。“不出规中”,没有跳出过圆明清净这个圆圈。所以讲“非同木石之蠢然也”,不是变成木头、石头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以为那是无念,认为是得定,佛经叫你不要做这个工夫,他生来世的果报是变猪。所以“常应常静,不出规中”,不同于木石的无知。
“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正念时时现前,方可致先天一
炁,而有得药之时。”长生不老之药,祛病延年就是靠静极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