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章电

京城二月初的阳光,不急不缓,清清爽爽的挥洒在阿茹娜小格格的藕荷色羽绒小旗袍上,舒展有礼,安静温煦,却好像小太子这些不经意间的举动一样,就那么悄悄然的浸透到人身体的五脏六腑之内,让全身的骨头都发出懒洋洋的,熨帖的气息。

这种温度,真是让人贪恋着迷。

数百年来愈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古藤萝,在这长满奇花异草,古柏老槐的御花园里,自得其乐的沙沙作响,随风舞动着的叶片,在小太子弯下的脊背上,晃动着它们那一团团斑驳的阴影。

小格格想说什么,却又感觉两辈子来熟记于心的那些花团锦簇的文章竟是全然没有帮助,脑袋里一片空白,只有干巴巴的一句:“太子殿下,今儿天真好。”

虽然有些不明白,但是胤礽察觉到阿茹娜格格整个人都已经平静下来了,就放心的微笑起来:“格格喜欢就好。”

“格格,皇阿玛说你在家帮着额娘管家理事,最近不大方便进宫。孤会尽量和皇阿玛争取,多一些机会出宫,到你的“抄写房”帮忙。格格有任何需要孤相助的地方,都请遣人来告诉孤。”

古华夏最早的新闻“报纸”,出现在汉朝时期。随后缓慢的发展,唐朝时期设立专门的进奏院,向各级官员和藩王们下发邸报,也就是“抄报”。

到了宋明时期,抄报,印刷报都逐渐的发展起来,明末的时候甚至在民间出现了抄录邸报的“京报”。

可是不管是官方的邸报,还是现在已经被满清政府认可的民间“京报”,内容都是以各位大臣们的奏折和谕旨为主,是朝廷向地方传播朝政各项信息的工具,也是当朝统治者控制各阶层老百姓思想的手段。

满清入关以后,在京城的东华门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起名叫“抄写房”,官方的报房每天派人去那里抄取内阁大臣们准备好的资料,也就是“宫文书”。报房拿到资料以后即刻排版印刷,单页没有封皮,晚上就派人给京城各个门的官员们送阅,因此被形象的称呼为《宫门抄》。

《宫门抄》除了把朝廷政事,动态和谕旨等全部照本印刷以外,为了加快印刷速度,对于字数太多的奏折则是只选取几个主要的段落刻印。

而《京报》则是不光抄录《宫门抄》,还会把所有的奏折都完整的刻印,这样自热就很耗费时间和纸张,因此是晚间完成印刷装订,双页对折有封皮,次日发行。

目前京城大约有十家报房,每天都忙碌不停。大清境内的各地方上一般都有一两家报房,直接抄录的《京报》,在当地发行。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