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虽然每个百姓的力量犹如蚂蚁般渺小,但整个赵国的百姓齐聚起来,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支援。

霍承毅竟然把全国百姓都煽动了起来,这份头脑和魄力,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那小子咱们当初真是小看了,子夫,记上一功。另,明日早朝,把这些消息好好的念给朝中的那些臣子听听。”

“如今商人百姓,就连三岁儿童都知道出力支持保家卫国,这群人,不听话的也该回家养老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上位大换血。

绝对的兵力财力在手,朝中的文官不过是一群蹦不起来的宵小。

京城势力大洗牌。

而鲁国那边收到战报和赵国动静的时候,鲁皇是气得当场就在朝殿中吐了一口鲜血。

他们这次当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才会因为两座城池的条件答应当初国舅党合作。

谁能想到赵国藏着一个七王爷就算了,还TNND有个‘霍大牛’!

这货简直比深藏不露的七王爷更凶残。

想他们各国每次给百姓加个税,向商人贵人筹点银子办事多头疼。

弄不好就要背上苛捐赋税、残暴君王的恶名。

这家伙到好,刻刻钟的功夫就人能够赵国所以百姓商人心甘情愿的奉献支持,还让百姓商人们觉得自己是在做保家卫国光耀门楣的好事……

鲁国朝廷是气得不行。

他们倒是也想学赵国这么干,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像霍承毅那么有号召力的。

要知道霍承毅虽然号召百姓支持朝廷,但却都是建立在百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支持朝廷的大部分军需都是他的商盟筹集,奉献的自己身家。

而鲁国有哪个商人有这种魄力?又有谁舍得?

如果此刻他们敢学霍承毅让百姓和商人出钱出力,毫不夸张的说,不需要赵国打了,他们国家的人自己就得先起义反抗……

鲁国无奈,只能咬牙硬头皮消耗国库。

偏偏哪怕军需跟上了,士气却也没有赵国士兵足,多次交战是节节败退,城池尽失。

而其余四国看到如此战况,即便有想要捞好处的也不敢乱动了。

谁也不敢保证赵国还有没有其他底牌,霍承毅号召煽动全国百姓此举,着实让一群没见过现代炒作手段的古代小伙伴全都惊呆了。

赵鲁之战,赵国气势如虹,优势绝对。

但事实上朝廷和霍承毅也并不是像表面那么轻松。

黄七让达官贵族捐款动了贵族的利益,这些人自然不服,阶级利益的冲突导致朝中大换血情势紧张。

而霍承毅这边,每天算着账本,安排事情也很是忙得晕头转向。

不敢有半点差池,一旦其中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那引发的就是巨大麻烦,要不是有灵泉水支撑洗去疲劳,他简直都快要被活活累死了。

并且除了要考虑支援前线的问题,他还要考虑战争结束之后,他霍家的下场。

尽管黄七有承诺,但鸟尽弓藏的事情自古太多,他不得不把世界想得阴谋论点,多做一手准备。

俗话说未雨绸缪总是好嘛,万一总是无法预料的。

为此,霍承毅花费巨资投入,以支持朝廷的名义,在各地开设‘华夏商盟爱国战士抚恤棚’,给参军战士的家属发送关心物资。

银子、米粮、衣服等等生活用品都有涉及,每次发的不多,但隔三差五的就发一次。

尽管资金投入消耗是巨大的,但回收的声望却不是银子可以买到的。

华夏商盟成为百姓心目中真正的良商义商,尤其是在前线边疆打仗的士兵们,每个士兵都感激涕零。

哪个士兵上战场不担心家里的妻儿父母无人照顾。

多少士兵战胜归家得到的是父母去世,妻子操劳病弱,儿女见面不识爹娘的噩耗。

商盟帮忙照顾战士家属此举,比战事后朝廷发多少抚恤金都让士兵们心里舒坦。

“华夏商盟真的良心,霍家也是大好人,做买卖公道,还仁义……”

“可不是嘛,听说霍记商行的东家为了给前线士兵送军需,几乎是倾家荡产,这份仁义魄力,谁能比?”

“就是,幸好有霍记商行的东家在,我们村那刘阿婆才能好好的,阿婆就一个儿子,小子去了战场没人照顾,这会儿在商盟的士兵孤寡收留所里总算不愁了……”

“是啊,我们村有儿子去参军的都领到了商盟的关怀抚恤,人家还特意翻山越岭走山路给咱们送进来的……”

“好人呐,霍东家真是好人,商盟那些商人也都是良心的,咱们去庙里给霍东家供奉个长生牌……”

“长生牌咱们早供了,我们村还一起筹钱在村口给霍东家和商盟立了功德碑呢。”

“啊,你们还立了功德碑啊,那我们村也去弄一个……”

不知不觉中,得了惠顾的百姓们心里对霍家和商盟的评价和拥护达到了一个无比的热潮。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