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轻松拿下销售权。
王雱第一时间拿到了一本《国风》。
这时国子监开始放年假了,他愉快地坐在火炕上看国子监群策群力弄出来的《国风》。
由于参与的大多是新生、转校生,还没受到太学体的祸害,大部分人看到欧阳修那篇文章的时候只觉畅快,一些入学已久的人看了脸色则不大好。
因为这就是指着他们鼻子骂啊!
可欧阳修也不知只骂太学体,欧阳修也说西昆体同样不可取,世上不是只有这么两个极端,可以更冲淡平和一些。
这就让他们没法抬杠说欧阳修是支持西昆体的了!
《国风》之上,除了有欧阳修的文章牵头之外,还有梅尧臣一首清新怡人、颇具深意的新诗,代表苏洵主战主张的《六国论》;剩下的是国子监监生的投稿中择优而录,虽说文采和思想比不上欧阳修几人,但是凭监生们的水平已算非常难得!
苏轼和沈括也上稿子了,只不过他们没像其他监生一样强行谈家国天下,而是不约而同地从小事着手讲了些人生小道理。沈括写得比较写实,颇引人入胜;苏轼则多有神来之笔,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到底是叫《国风》的严肃刊物,他俩都没感太放飞自我,不过文章在监生之中仍然极出挑,都被梅尧臣给选上了!
入选的是还有韩忠彦的一篇,韩忠彦讲的是边关开垦之事,谈及他爹是如何在边关搞建设的,写得有理有据,很有参考意义。
比较稀奇的是吕希纯的文章没选上,陈世儒倒是上了。陈世儒的文风很有特色,天生带着点阴郁,他写了篇类似鬼故事的文章,结果最后翻转发现是**不能怪鬼怪。
王雱在选稿时已经看过,感觉陈世儒很适合创作《走近科学》!
反正,这第一期的《国风》真可谓是群星荟萃。
王雱压根没投稿,出完主意之后他就低调地装死,给忙碌的小伙伴们摇旗呐喊,时不时去沦为“编辑部”的直舍中蹭点文章看。
王雱舒舒服服地窝到炕上,准备好好看一下小伙伴们努力的成果,结果打开第一页,王雱就僵住了,瞪着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创刊语”。
哪个家伙把他的名字写在创刊语后头?!
这侵犯了他的姓名权!他根本没有投稿!
王雱正目瞪口呆着,范仲淹拿着本《国风》从外头进来了,也上了炕坐下,很是放松地翻开第一页看了起来。
王雱从目瞪口呆转成瞪范仲淹。
范仲淹注意到他的目光,斜睨着他问:“怎么了?”
王雱幽幽地说:“这创刊语是您让人放上去的?”
范仲淹道:“当然,怎么能埋没功臣?”
王雱没声了。
范仲淹一笑,边饮热茶边看《国风》。这小子一天到晚闲不下来,总爱搞出点事儿才舒服。偏他还爱躲懒,出个主意就想跑!
他也不想想他那些朋友都不是笨人,一个两个被他差遣来差遣去,转头一看他自个儿在那偷着乐,能不招人恨吗?他早成众矢之的了,所有人都决定瞒着他把王雱那篇创刊语放上去,等着看王雱吃惊的表情。
范仲淹就是特地带着《国风》来看看王雱有没有发现这事儿的,结果果然没让他失望。
这一年开封大雪,不少人都不乐意出门。
方洪近两年提供了登门送书服务,专门给冬日无聊的达官贵人们送新书去。寄住在寺中或者廉租房中的寒门学子也可以选择团购,需求达到一定数额后列个单子着人送到方氏书坊即可。
这项业务为开封不少闲汉提供了工作岗位,坐在街头无所事事甚至人冻挨饿的人都少了,都跑来跑去送书去。
于是《国风》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寒冬第一时间被送到许多人手中。
《国风》!
范仲淹当主编、全体国子监直讲当选稿编辑,刊登着欧阳修的最新文章,还有畅销书作家沈括的短篇!这是何等了不起的阵容啊!
不管是和范仲淹交好的、不对付的都毫不犹豫地人手一本,欧阳修的支持者、反对者人手一本,沈括的书迷和书黑人手一本——一万本《国风》,在上架第一天就卖光了!
梅尧臣正带着《国风》亲自去给欧阳修去送样刊,才坐下没多久,就听到欧阳修遣出去买书的小厮回来说:“没有啦,说都卖光了!”
梅尧臣有点懵,有点怀疑方氏书坊是不是在销量上造假了,怎么一万本说没就没呢?
欧阳修对方氏书坊却是早有关注,对这个卖书速度一点都不吃惊:“这方氏书坊的书一向卖得快,你们的《国风》放到他们那里卖算是选对了。”
梅尧臣于是把样刊给欧阳修,还带来了给欧阳修的稿费。
欧阳修没推辞,叫人把稿费拿去放好。
前三的位置是接受各方投稿的,不管是官身还是白身,只要来稿都有机会上。这稿费他若不收,其他人也跟着不收,等同于断了一些需要稿费的人的路子。
两人于是拿着样刊看起里头的文章来。虽说梅尧臣参与了选稿,但拿着成品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上回梅尧臣来时只说要创办《国风》,大致说了运作模式,没把王雱的原稿给欧阳修看。这还是欧阳修头一次看到王雱的文章,欧阳修通读一遍,又倒回去逐句重看了,才对梅尧臣道:“你们今年收了个好学生啊,怪不得你每次过来总三句不离他。”
梅尧臣摇头道:“这小子哪能叫他好学生,你可千万别当面夸他,你夸他一句他能蹿上天去。”
……
转眼到了除夕,官家也看到了在京中引起热议的《国风》,对其中的文章颇为喜爱。看完薄薄的《国风》后还有些意犹未尽,翻回前面多看了一眼,注意到了王雱这个名字。
他记得这小孩是王安石的儿子。
儿子啊……
想到自己子息艰难,朝臣频频提议选立宗师为太子,官家叹息一声,看向殿外黑沉沉的天色。
这些日子大雪一直不停,各地都上报有不少百姓冻死。他心中一阵烦忧,脱去鞋袜光脚走向禁廷之中,向天乞求这场大雪不要再下。
入夜后,雪却还在依然没停。
远在青州的王安石和吴氏、小妹由王雱的来信陪伴着度过除夕夜。三个人吃过饭后一同坐在炕上,由王安石把王雱的信念给吴氏和小妹听。
王雱不在,家里安静多了,小妹窝在吴氏怀里玩着王雱着人送来的小玩意,心里很是挂念自家哥哥。她听完信,难过地问吴氏:“娘,哥哥什么时候能回家?哥哥去好久了!”
吴氏鼻子也一酸,但还是劝慰小妹道:“哥哥念书可不能半途而废。”
待小妹挨着吴氏睡下后,王安石才去拆王雱给他写的信。
这封信写得没那么细致,只提到国子监筹备《国风》的事。王安石对应着范仲淹的来信一琢磨,便知晓这《国风》若能办起来会有什么影响。
假若运作得当,《国风》将会和《医学问答录》影响杏林众人一样成为文坛风向标!
翻到目录页,王安石看着上头的一个个名字沉吟良久。
这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端看以后《国风》的发展。
王安石早知道自己儿子独自去国子监念书肯定会闹出点事来,却没料到才第一年就弄出这种大动静。
王安石也不知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若是这事放在自己身上,他肯定毫不犹豫就担下来;可放到儿子身上,他免不了忧心忡忡,怕儿子找借口躲懒时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会成为现实。
王安石坐在灯下想着远在京城的儿子,一时有些出神。
吴氏提着灯走过来,见王安石一脸忧虑地坐在那,当即走过去问:“怎么了?是不是阿雱在京城惹什么事了?”
王安石挥散脑中种种担忧,握着吴氏的手道:“没有,他这小子皮厚肉糙,又有范公看着,能有什么事。”
吴氏这才放心,劝王安石也去歇下。
与此同时,开封还灯火通明。王雱被苏轼他们拉着去逛夜市,胆大包天地跑勾栏那边看表演去了。
这一夜京城人大多是不睡的,得守岁呢。精力旺盛的年轻人都悄悄地往外跑,国子监的监生们更是不会安心在屋里呆着,呼朋唤友地跨年去。
年轻人是不畏寒的,大雪都挡不住他们出门的热情。
王雱过了个热热闹闹的年,虽然有些想念家里人和他阿琰妹妹,可还是挺开怀。
大年初一的清晨,雪渐渐歇了,天色由阴转霁。官家醒后虽觉脑仁发疼,看到外面雪晴后却也十分高兴。
他照例亲至大庆殿接受百官和各方使者的朝贺。
百官刚就列,官家忽感一阵晕眩,竟当庭倒下。左右一惊,急匆匆上前查看,好不容易醒来了,朝臣却心思纷乱,无心再贺岁。
今年刚刚被提拔为宰相的文彦博和富弼此时站在最前列,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心。
官家的身体,出问题了!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