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龄的异样,张鹤龄自是看在眼里。在他看来,知道上进是件好事,自然无须惊扰。张峦也并不关心小儿子是否勤奋向学,倒是三五不时地问他太子殿下在文华殿过得如何,可还适应等等。张延龄每次都只回四个字——如鱼得水。
此时,张鹤龄已经通过吏部铨选,成为了一位见习官吏。经过吏部铨选的,除了似他一样的举人出身者外,还有将近三百位进士以及同进士出身者。在这群进士眼中,小小的举人自然不值得一提。虽说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一起见习,但见习的官职却完全不同。
譬如若是去县衙见习,进士观摩的自然是知县,而举人观摩的顶多是县丞,甚至还有主簿之流。若是去六部见习,那进士便跟在主事后头,举人只能跟在小吏后头,所见所闻自然全然不同。毕竟,举人与进士的出身之别,便注定了他们的官途起点定然完全不同。
不过,在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举人中,年少的张鹤龄很是引人瞩目。便是不知他的身份,只看他年轻俊美,见习时也无比认真,便令那群与他们一同见习的进士很是慨叹。张鹤龄曾无意中听见他们摇头晃脑地评论自己:年纪轻轻的便中了举人,可见并非庸常之辈。只需沉下心来再学十年八年,指不定就能中进士。可惜啊可惜,此人真是太短视了!
对此,张鹤龄毫无反应。人各有所志,在这群对出身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眼里,不中进士便不算出头。就算是那些转而参加铨选的举人,也大都是两鬓斑白、屡战屡败,已经对中进士毫无希望,这才转而想谋个差使。在他们看来,他自然是个异类。
后来也不知是谁,无意间透露了张鹤龄的身份。无论是进士还是举人,对他的态度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自视清高者,自然看不上外戚出身的张鹤龄,对他完全无视;自卑而又自傲者,对他的能力则是颇为质疑;便是那些想与他拉近关系却又拉不下脸之人,也无法理解为何一位未来的侯爷竟然会舍下颜面来当一名小官;至于厚着脸皮想寻他作为靠山者,他自然一概不予理会。
倒是吏部的官员对他的态度稍有转变。原本他们对这位国舅的观感不太舒服,可张鹤龄见习确实很认真,观摩的时候也总能觉察到要点,给他们一些事练练手,他也几乎总是完成得最好的人之一。即使是最挑剔的人,也很难挑出他多少不是来。
就在各方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中,半年见习渐渐到了尾声。张鹤龄以优越的成绩通过了吏部考核,申请进入户部。但就是否让他进入户部之事,吏部官员却产生了分歧。
作者有话要说:陛下:儿子以后是成为汉武帝好,还是唐太宗好呢……不!哪个都不好!!
娘娘:你的滤镜怕是有一百米。
陛下:不,我说的是实话,是认真的。一个穷兵黩武,一个杀兄弑弟纳弟妇。哼,咱们儿子一定是最好的!
娘娘:呵呵哒
——————————————————————————————————————
傻爹光环发动,自动降智商100,增加滤镜10000
╮(╯▽╰)╭
咳咳,捋大纲ing,双更只能改日兑现了,么么大家
过年前一定要完结,握拳!!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