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生四大喜之二,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对于陈景书来说,金榜题名已经有了,就只差洞房花烛了。

当然,吴氏自然也是很愿意尽快让黛玉进门的,一方面是她确实觉得贾家是个糟心的地方,另一方面,她和陈孝宗留在京城也是为了这事。

说起来,黛玉去贾家,原本就是说因她无父母,因此由贾母教养。

可实际上嘛,贾家既没有教,也没有养。

黛玉在贾家的一切花销都是她自己的,更别说时不时还要补贾家账上的窟窿,几乎每年都有一两千两的银子入了贾家。

至于说教,吴氏就更想冷笑了。

黛玉去了贾家,贾家既没有给她请先生读书,也没有教她管家交际,这些哪个大家闺秀是不学的?

就算贾家没想这个,但凡他们家教黛玉女红一类,吴氏至多也就说贾家小家子气,把自己当做小户人家一般罢了,可连这个,贾家也是没有教的。

若是前些年,说黛玉还小,不学这些也能说得通,可眼看着陈家下了聘,也说过等黛玉及笄就成亲,可莫说是黛玉及笄之前,就算黛玉及笄之后也是没人教她管家交际的事情的。

作为日后的管家奶奶,这些不会,不说家里出乱子,就算是在外面也是要闹笑话的。

真正的大户人家谁愿意要一个管不住事儿的媳妇?

吴氏叹了口气,心想,自己若真是个恶婆婆,只这一点就足够拿捏黛玉了,日后闹起来,黛玉在这方面也不知要吃多少亏呢。

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吴氏是打算在京城多留一段时间的。

贾家不教的就只能她亲自来教。

对陈景书说起这事的时候,陈景书便笑道:“他们家不教也不算什么坏事,母亲教她就好了嘛。”

吴氏道:“话哪里是这么说的,有些话,她家里的长辈好说,我就说不得,这婆媳之间说是亲密,可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陈景书道:“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贾家自个儿内里就是那个样子,若是林妹妹学他们家的,到了咱们家反而容易有矛盾呢。”

到时候一件事情黛玉说这样办,吴氏说那样办,这可不就是矛盾了?

“这会儿她既没有学,母亲日后好好教她就是,不也方便?何况林妹妹又不是小心眼的人,她最聪慧,母亲待她好,她必定知道的。”

陈景书这么说着,却被吴氏伸手戳着额头笑骂道:“瞧瞧,这媳妇还没进没,就担心我待她不好了?”

陈景书嘿嘿一笑:“我自然知道母亲好的。”

吴氏无奈的摇摇头,也不说他什么了。

不过心中也觉得,这婚事还是早办的好,黛玉挺好的孩子,放在贾家可惜了。

虽说是早办,但陈景书觉得这年头大家族办事就算再怎么早,实际上也不会很早。

毕竟娶亲不是小事,何况陈景书也没有‘一切从简’的意思。

固然他自己觉得婚礼可能太过奢华,但那也只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的,在目前这个年代,陈景书的婚礼就该是这个样子。

再说了,这婚礼的场面不仅代表陈家的脸面,也是黛玉的脸面,因此陈景书便也由着家里安排了。

如此在与贾家商议之后,定下七月初九成亲。

就算这样,吴氏算一算也说时间太紧呢。

这回吴氏和陈孝宗来的时候本料想着这事,因此预备的东西也带了不少,但如今还是有不少尚在扬州,另外就是黛玉的嫁妆,贾家那里是不知能出多少的,陈孝宗的意思是,把目前归陈家管着的林家产业一并拿给黛玉。

虽然或许外人见着丰厚的嫁妆会以为那是贾家置办,认为贾家疼爱黛玉,但这不过都是虚的,黛玉真正能够得到的好处才是实实在在的。

那些东西由黛玉带进来,日后她见人自然是有底气的,因为她虽是孤女,却并非一无所有。

陈景书自然也赞同。

哪知道就在这会儿,陈孝祖那里却突然来信,说林如海还有十万两银子的东西放在他那里,叫陈孝宗下回多安排些人手,到时候一并送来京城。

陈景书知道这事的时候便愣住了:“这……大伯那里还有,父亲知道么?”

陈孝宗摇头:“我也是今天才知道。”

看来比起陈孝宗,林如海还是更加相信陈孝祖,因此还额外存了东西在陈孝祖那里。

这也是告诉陈孝祖,林家家产丰厚,陈孝宗便是想贪下一些,也只能拿走他们当初商量好的三成,或者就算陈孝宗真的做的过分,而陈孝祖也未能成功阻拦,但以林如海对陈孝祖的了解来说,放在他那里的十万两是必定能够一分不少的留给黛玉的。

对一个孤女来说,有这十万两,日后过的总不会差了。

陈景书叹了口气:“林大人这一笔埋的可真深呀,大伯也是,这么多年了,半个字也没告诉我们。”

陈孝宗道:“他若是那种人,林如海也不会把东西放在他那里了。”

只是这些东西都必须另做账目,到时候要一起给黛玉的。

而在正式成亲之前,陈景书得先操心自己的事情。

因陈景书这一科的主考官是程鸿光,因此甭管程鸿光以前有没有教导过陈景书,从这一天起,他都是陈景书的座师,陈景书见了他是必定要称呼老师的。

嗯,虽然史上和老师政见不同闹翻的也不少见,但到底不是啥光彩事儿,因此陈景书对程鸿光还是有几分担心的。

拜见座师算是惯例,不过其实多数人在座师那里是不会留下名字的,能留下的,也是会元状元之类的。

吴玉棠在殿试中是二甲十二名,总体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成绩。

今年取一甲三人,二甲十五人,剩下的就算是三甲了。

除了一甲三人之外,二甲三甲每年的人数都是会变动的,全看皇帝心意,不过按照惯例,二甲最低不会少于七个,最多不会多于二十个,至于说三甲,那就随意很多了,反正剩下的都算三甲。

吴玉棠这回的十二名虽然是挂在尾巴上,但那也是二甲,和三甲就不一样,陈景书见了他自然也是一番恭贺。

大家一起去拜见座师程鸿光的时候,陈景书觉得自己之前关于程鸿光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

老爷子年纪太大了,这大概是他主持的最后一次科举,而且似乎年纪大了精神也不太足,并没有与他们说很多话,也没有暗示什么他们都是他的学生,日后算他的党羽之类的意思。

嗯,若无意外,座师和学生之间基本就是天然的同盟,程鸿光却对这一科的进士们没有任何表示,显然是随着他们去了,并不打算把人往自己这边拉。

这倒是让陈景书松了口气,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很清楚自己和这官场上的大部分人是利益冲突的,因此他并不想把自己算作任何人的势力里头。

拜过了座师,自然就是同年们的各式聚会了,大的小的,今天请喝酒明天请看戏,陈景书只挑着去了几个。

他原本以为能遇上探花沈纯,结果却发现沈纯压根不参加这一类的活动。

嗯,至于说同年那位四十多岁的榜眼,陈景书压根没关注过。

说起来那天游街的时候,也是多数人看陈景书,少数人看沈纯,榜眼根本无人问津嘛!

也对,一个少年状元,一个青年探花,换了谁都不会愿意看那位四十多奔着五十走的榜眼的。

若是他能有陈孝祖那般的气质风度,大约还能吸引点眼球,可惜新科榜眼并没有这个技能。

几天的闲散生活过后,陈景书便正式入职了,他如今也有正式的官职了,每日是必然要去的。

翰林院总体来说不是很忙碌的地方,到了日子,陈景书换上发放的从六品翰林院修撰的官服,一时觉得十分新奇。

吴氏看着倒是很满意他的样子,只觉得陈景书穿上官服更俊了几分。

陈景书自己倒是没这感觉。

何况还觉得官服没他平日里的衣服好看。

真要说起来,穿官服显威风,多数是吴氏的心理作用?

大晋的翰林院主要负责起草诏书、文书一类,编撰修书,科举一类的事情也都归翰林院管。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