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孙仲谋(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安五年,江东猛虎孙策死于刺客之手,十九岁的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少年之姿执掌江东。

孙权继位之初,资历、威望。年龄,均不足以服众,庐江太守李术公然反叛,煽动刚刚臣服与江东集团的山越人,纠合人马,欲自立为王。许多对孙权并不信任的太守、县令们,纷纷起兵响应,争相效仿者,不在少数。

在江东孙氏的宗族内部,庐陵太守孙辅,更是联合几位孙家的人,暗通曹操,背离孙权,导致江东之地,陷入一片内忧外患之中。

各地的叛乱,以迅雷之势,迅速波及了小半个江东,丹阳、豫章、会稽等地,乱象丛生,孙权刚刚接过兄长孙策的基业,登上了吴侯之位,就面临着这样一场浩劫。

危机时刻,不满二十岁的孙权,的确有些惶恐,六神无主的样子,令一众忠于他的文武将官们,颇为忧心。好在,孙策主掌江东时,挖掘出了一大批的能人,正是他留下的这些骨干,用实际行动,安抚下了孙权茫然的心。

江东老臣张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他主张用雷霆手段,镇压那些叛乱之地,震慑江东内部摇摆不定的人心。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孙权放弃了和谈的打算,任命程普为主将,鲁肃为参军,率军进攻最先叛乱的庐江太守李术。

程普和鲁肃,没有辜负孙策在临终前的重托,亦没有让新君孙权失望。他们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历时三个月,便平定了庐江之乱,斩杀了李术,收复了他部下的三万士卒,在这些士卒中,二人又精挑细选出了一万汉人与山越人,混编成一支新军,进攻丹阳。

丹阳,自古民风彪悍,以盛产精锐出名。

原先镇守在丹阳的,也是孙家的宗亲孙翊,在和叛乱的战斗中,孙翊不幸战死,丹阳便成了叛乱者的聚集之地。

程普和鲁肃赶到丹阳后,立刻收拢孙翊的残部,得丹阳兵三千,依靠着这三千名对地形熟悉的丹阳兵,两人分进合击,三战三捷,在平定丹阳的同时,还拉起了一支以丹阳兵为主力的部队,人数在两万左右,这支部队战斗力强悍,在丹阳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孙权的信任,赐予了他们专属的番号,号为“丹阳军”。

在屡战屡胜中,孙权的腰板也慢慢重新挺直了起来,最初的慌乱之态,再也不复存在,上位者的气度,开始在他的身上显现出来。

而后,丹阳军在程普和鲁肃的带领下,接连收复失地,先后平定了数个郡的乱象,经过一年的战斗,终于在无数次的战斗中,令江东的局势初步稳定了下来,程普和鲁肃的名声,以及强悍的丹阳军,由此名声大噪。

江东少主孙权,更是借此奠定了自己的权柄,成为了江东名副其实的主人。

大战之后,各种战后的善后事宜,刻不容缓。孙权一面忍辱负重,向曹操上表称臣,一面招募人手,对江东进行有力的治理。在治理江东的过程中,少年孙权展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借着剿除叛贼余孽为借口,孙权把江东各大家族的势力,重新梳理了一遍,那些在战乱时,没有站到他这一边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被孙权削弱了势力,有一些家族,甚至遭受了灭门之灾,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就此成为历史的尘埃。

踩着各大家族的肩膀,和无数的白骨,孙权一步一个脚印的,无比坚实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孙策在临终之前曾对孙权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军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句话,体现出了孙权在治政方面的过人之处。

事实上,孙策说的并没有错。初步稳定了江东之后,孙权通过各种方法,招募到了一大批的人才。严峻、诸葛瑾、顾雍、陆逊等能人异士,先后投效到孙权的麾下,组成了一批新的班底。

孙策留下来的班底,虽然忠贞可靠,但是孙权明白,他必须要建立起一批新的班底来,抹除孙策此前留下的印记,把新、老两套班底,都使用的如臂使指,进而捏合成一团,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呼百应,稳坐江东。

这是一件需要时间,方能水乳交融的事情,绝非一两年便能捏合成型的。但是至少,孙权能意识到这一点,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远见卓识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