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英灵永在1(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此战役十分精彩!看来帝国警备军的战斗力确实不赖!”光绪皇帝及众位军机大臣在禁卫森严的军机处第一时间接到冯子材的加急密电后兴奋的两眼放光。

屋里顶尖的聪明人谁不凑趣?而且前敌指挥官除了刘永福都是在座的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的旧部,连平时以严肃稳重著称的左宗棠也满脸微笑,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自己的旧部给自己争了光,李鸿章则捻着花白胡须抿茶不语,朝廷花了大笔银子训练新军,可自己训练的旧军的战斗力还是存在,这一番战役对保留帝国警备军总算有了说话的借口,看来自己和老兄弟们十几年对军政事务的修修补补还是起到不小的作用。

定心丸让原先湘淮军的大佬们都松了口气。说是皇帝一道诏书裁撤了几十万旧军,可前线的胜利和新军的不足还得靠旧军队支撑着国防,包括李鸿章、左宗棠在朝政上的实际发言权的强弱成正比,这个最深层的原因是小皇帝及李、左、曾等人心照不宣的。

改革毕竟是个过程,对旧军多多少少复杂感情的大佬们毕竟不想看到自己一手建起来的队伍刹那间灰飞湮灭。

“皇上,此番大胜固然有前线将士的英勇无畏,冯子材等人亲临指挥多谋善断,但皇上洞穿九重、高屋建瓴的眼光和组织后勤医药的先见之明也是重要因素。”李鸿章顺手给光绪奉送一顶高帽。

光绪眼神霍的一跳抿着嘴笑道:“李中堂别再夸朕了!朕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你们看,这是冯子材与岑春煊发来的密折。”递过去顿了顿,又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帝国与法国实力终究有极大差距!歼敌一万自损三千,此次歼敌6400多人,缴获大炮快枪无算,就是孤拔的指挥刀也被岑春煊呈进,咱们呢,2800多人殉国,2200多人受伤!这还是帝国战略、战术、地形、火力占绝对优势呢!岑春煊是个将才!看看他写的:我之单兵作战能力较法军相比只有五分之一,若新军至此亦有相当差距,而法军之战斗意识、战术素养实在高于帝国警备军及黑旗军三、四倍有余。若非我之炮火及情报准确,胜负难分,孤拔用兵之大胆诡诈实于法军军官中翘楚也。

哎,就是新军比法军正规军也差着不是一点半点呢。”

屋里的鎏金熏笼哔哔啵啵发出阵阵脆响,无烟的红罗炭伴随白玉香鼎里的檀香显得室内越发安静,众人想想确是如此,李鸿章善意解劝道:“皇上勿忧,帝国的战役目的已经达到就很是欣慰了,毕竟练兵非一日之功效,臣于平定长毛捻子以后穷十几年之力才算积下了这些家底,法国人一仗损失6000多人,自普法战争以来未有,法国国内必然大乱!法国人想拿帝国开刀的打算就此破灭无遗,在皇上的战略计划里,这不过是大战的前奏而已,臣以为此刻巴黎执政的大小政客正闹得不可开交商量着怎么惩罚孤拔呢!事不宜迟,应立即让庆王爷与伍廷芳启程撇开巴德诺赴法,战事拖一天对帝国的优势增强一点,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岸防炮已经在台湾的基隆淡水等地安装完毕,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也完成了三艘轻型巡洋舰。拖上个两三年,等帝国一切准备好则可一雪前耻!”

“李中堂所言甚是,此役虽不能在帝国境内广泛传播毕竟是我军大胜,冯子材等将军可乘胜收取越南北部各省建立起完善的防御,恩,老朽算过了,这场仗不过花了400多万两银子,这是朝廷根本制度改变带来的节省,您想,道光十九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我军大败于英人,宣宗皇帝调兵2万7千,大小臣工无不以贪腐自肥,不算《南京条约》的赔偿款项,只咱们自己的军费就用了2000万两银子还打了败仗!那些银子哪儿去了?!所以从长远来说,这就是改革的成效!老朽觉得应该对前线将士厚加恩赏方可抚慰众将之心,激励其士气。”

光绪看看左宗棠、曾国荃问:“你们说怎么赏呢?”

“这……”左宗棠有些疑惑,赏罚历来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怎么问起自己来了,“老臣觉得毕竟不能公开报道,多赏赐些金银粮饷也就足够,如果赏赐过多,下一次打了大胜战该无恩可赐了。”

“臣也是这个意思,国防部接到密电,此次用得都是警备军和生苗军、黑旗军,武器装备给他们多更换一些新的、粮饷镇南关里堆积如山,单江南的新米就有70万石,足够他们吃个两年多,户部在南宁存的银子还有200多万,朝廷新政用钱的地方不少,皇上若觉得不够,再赏些爵位臣看足够了。”

众人纷纷发言,可煞作怪,小皇帝一声不吭只盯着南墙上乾隆御笔“喜报红旌”不语。李鸿章看了看赵烈文,难道皇帝还要大肆封爵?这要是被洋人们知道了,不就立时明白孤拔的对手是中**人?

正懵懂间,仔细记录着众人话语的辜鸿铭神秘的笑了笑看看光绪,停笔问:“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既然国内不能大肆宣传他们的英勇事迹,可否照康熙、乾隆年间旧例,让修书馆的老先生们将此役载入史书?等几年后大战胜利也是一段帝国荣誉!”

“你们去过美国吗?”光绪忽然正容问,这一问倒把众人问了个呆,所有军机大臣都不知道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怎么议着议着军国大政又跑到外务上去了!

“臣等没有去过,不知皇上此言……”李鸿章绞尽脑汁想跟上皇帝的思路,

“臣倒是去过,皇上说的是哪里呢?纽约还是华盛顿?”年轻的沈家本去年刚考察过美国法律制度,礼部尚书张之洞冲曾纪泽努努嘴,外务部尚书也一时傻了眼,谁知道小皇帝一句突兀的话语又代表什么?

“宣内务部尚书毓贤觐见。”皇帝面容肃穆的想起什么似的用手里上海铅笔厂进贡的御用铅笔在白纸上勾画着什么,门外的御前侍卫副总管世续一个激灵匆匆去了。

半晌,光绪抬起头问:“曾大人,牺牲的军人们是否都把名字记录在案了?”

曾国荃立时不安得欠欠身道:“这……这……启奏皇上,我国历来制度,只把立功将士和把总以上军官阵亡记录在册,普通士兵只由原来的兵部和皇上赏赐抚恤金就罢了,没有……这个惯例。”

偏着头正在思索的光绪点点头:“你坐下吧,这个也不能怪你,今儿朕就开个先例!你们作为军机大臣实际上就相当于国务大臣,有些事情咱们说起来改革改革,你们自己首先得多了解外国风俗、制度、社会等等,不然,国民都改革维新了,咱们还是老一套!普通士兵为什么不能记录在案,刻碑纪念?”

皇帝这一开口就带出了轻微责备的意思,李鸿章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皇帝要说什么,哎,这位至尊天子别的地方都好,就是跳跃性思维闹得这帮大臣们费尽心机也还是糊涂,见别人都没说话,自己是领班军机大臣,便含糊答道:“是臣等疏忽了。请皇上圣裁,臣等尽力去办就是。”

“李中堂,现在我们整顿国事,并不是说咱们今日定的以后就不能更改,一百年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有些东西就会落后,但有些东西永远不能改易。比如说,士兵们为国捐躯,咱们只赏几两银子给其家属,军官们都入祀英烈祠,然一将成名万骨枯!难道帝国普通士兵们就该被人遗忘?!新政之新切不可数典忘祖,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们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外洋侵略者,远的不说,就是八旗军、绿营兵跟英法联军大战大沽口血战八里桥,至今又有谁记得?重整武备之一就是要大力旌表英烈忠贞之士,奠定帝国万世重武兴邦之基础!把国家光荣实实在在的跟士兵们抛洒的热血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感到为帝国牺牲是无上的光荣这才是保证帝国长盛不衰之法……”

李鸿章等众臣听着皇帝侃侃而谈不由得心里称赞,这位13岁的小孩子总是会有出人意料的高超政治智慧,不过这与美利坚有何关系呢?

“奴才毓贤恭请皇上圣安!”门外的毓贤恭恭敬敬行了大礼不卑不亢的进了军机处,毓贤作为直属皇帝的内务部尚书和亲信嫡系跟诸王公大臣都是不远不近,平平淡淡得保持着一定距离,谁也不能从他嘴里套出一丁点儿内宫的消息,他见了谁也都不亢不卑,整天在大内忙忙碌碌像杯温开水,不过任谁都知道这位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尚书在小皇帝心里的位置和他的理财整顿内务的能力及对皇帝绝对的忠诚,所以尽自八部尚书里只有他和理藩院尚书不是军机大臣,但大家伙儿对他的尊重自然高于理藩院。

毓贤自兵变以来绝没有自高自傲的姿态,从把内务府改为内务部列在外务部之后,他就正式成为“九卿”之一,内务部也成了国家正式机构,原先7、8个总管大臣就剩下他和全庆两人,虽说全庆的资历比他深多了,但年老体弱的全庆实在不堪重负,乐得在家逍遥养老,谁叫人家有个好儿子世续呢,毓贤倒也不拿大,凡是皇帝叫办理的大事都跟全庆商量着办,因此两人合作的还算好。

光绪有意识的选择了口风严密的毓贤作为内务部尚书自然有他的考虑,有些机密毕竟不能让朝廷大臣们知道,嚷嚷的满世界对天子的生活一清二楚,他还怎么保持自己的神秘?而毓贤对自己的绝对忠诚和少言寡语、忠厚少文自然符合光绪的心意。尤其是毓贤不像和珅那样时时处处想着让皇帝怎么花钱怎么舒服,而是能够做到大多数朝廷大臣做不到的“内谏”,让皇室的生活照顾到国家革新,并能调和内廷与政府消费及改革领域的难处,这在19世纪末的中国尤其是以奢华靡费著称的中国宫廷就很难得了。

再加上毓贤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为臣之道,作为皇帝的大管家跟任何朝臣都保持着相当距离所以才让皇帝另眼相看。

“毓贤,坐下议事吧。往日不奉旨你是不能参与军机处事务的。今天朕有件事要你去办。”

毓贤谨慎的点点头算是跟众人打了招呼。

“你年轻,身体也好,明天,哦还是等春节后,带钦天监的人去直隶的东、西陵选一块地,要大……有个6万亩左右才好。让钦天监的人认真踏勘,风水一定要好!东、西陵没有好风水,你带他们去昌平天寿山大明十三陵周围看看也行。”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