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苏军对密山的重点突击(三)(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山堡垒久攻不克,苏联第22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是最难熬的一个人。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大发雷霆地指责他“指挥无能”,竟然用了48小时都无法歼灭中国1个师的守军;布尔加宁则要求他尽快归还第28坦克团,否则坦克部队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了。密山就像一块卡在苏军喉咙里的硬骨头,虽然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却怎么咽也咽不下去,令苏军整个东线的进攻都难受之极。

5月30日早晨,科涅夫亲自乘坐一架由TB-3重型轰炸机改装成的运输机来到密山前线,向罗科索夫斯基提问:“你究竟还要多长时间才能攻下密山?24小时?48小时?还是72小时?”罗科索夫斯基只得实话实说:“司令员同志,我看即使72个小时都未必攻的下来。”愤怒的科涅夫将一切污言秽语都倾倒在罗科索夫斯基身上,大骂他是“苏军有史以来最无能的混蛋”,甚至是“俄罗斯最大的谬种”。罗科索夫斯基在回忆录中写到:“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受到过这样严重的侮辱。如果科涅夫不是我的上司,我真想一拳打掉他的门牙,狠狠地教训他一顿,让他懂得讲礼貌和尊重他人。科涅夫还对我百般恐吓,威胁说如果我不能在24小时内攻下密山,就立即把我革职枪决。对于这种无赖的讹诈,我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司令员同志,你尽管枪决我好了,我还是那句话,使72个小时都未必攻的下来。’”

在一阵激烈的争吵之后,科涅夫大将终于恢复了理智,他决定动用远东第1方面军的坦克预备队,即第101坦克旅的70辆坦克投入密山作战。“现在我一共拨给你110辆坦克,而且其中还有20辆T-34,你应该满意了吧?”科涅夫满怀信心地问道。但罗科索夫斯基却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意见:“干脆不要再进攻密山,只留下2个师包围密山防御阵地,第22集团军的主力应当立即西进,进攻七台河、依兰和牡丹江,赶在中国人增援之前攻克这些战略要点。”科涅夫大吃一惊,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对密山“只围不攻”的提议,他认为只有攻克密山,才能确保苏军侧翼的安全,并可以利用密山作为后勤补给的基地,提高后勤运输效率。罗科索夫斯基一再强调说,密山只是一个小城市,战略意义并不大,只要用少量部队予以牵制就够了,像现在这样兴师动众简直是浪费兵力。科涅夫最终还是没有接受罗科索夫斯基的建议,在离开密山阵地之前,他扔下一句“死命令”:“如果密山仍然岿然不动,您的脑袋可就要搬家了!”

当然,当时我们并不了解苏军将领内部的争吵,这些争吵的细节都是当事人在战争结束后的回忆。我们当时所知道的是,罗科索夫斯基从5月29日下午就发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攻势,8个师的全体士兵昼夜不息地轮番参与进攻,企图用疲劳攻势拖垮密山守军。不过,在复杂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兵力优势起不到太大作用,苏军的大兵团被原始森林、峡谷和沼泽分割成许多小分支,绝大部分战斗都只有几十人或上百人参加。中**队的榴弹炮、迫击炮火力点往往修筑在险峻的半山腰上,有的甚至修筑在山顶上,用居高临下的炮火把苏军打的抬不起头来。5月30日下午,为了夺取一座山丘顶端的一个迫击炮阵地,苏军动用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了整整20次冲锋,每次都被密集的炮火和机枪子弹打的血肉横飞,山坡上的土壤都被染成了深红色。最后,还是苏联工程兵解决了问题——工兵在山脚下砍伐了一片灌木丛,在那里修筑了一个炮兵阵地,又从10公里外的后方运来5门122毫米口径榴弹炮,整个过程花费了18个小时之多。直到5月31日中午,这5门榴弹炮才架设完成,并向山顶的中国迫击炮阵地发射了40多发炮弹,这样才基本摧毁了这个阵地。摧毁一个迫击炮阵地都如此艰难,更不用说摧毁那些覆盖着50厘米钢筋水泥的榴弹炮掩体了。

罗科索夫斯基虽然得到了70辆坦克的支援,但是在山地战中这些坦克很难发挥作用,它们无法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在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又经常触到中国士兵铺设的反坦克地雷,或者成反坦克炮兵的活靶子。5月30日傍晚,2辆T-34和5辆T-60向密山防御枢纽地区的一个大型防御工事发起攻击,这个防御工事位于密山峡谷之中,由两道战壕、一个反坦克炮掩体、一个榴弹炮掩体和两个迫击炮阵地构成,在各个掩体之间有四通八达的坑道连接,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苏军原本以为有7辆坦克的支援,再搭配一个连的步兵,可以轻松攻下这座工事,可实际战斗却充分证明了T-60坦克的无能。

战斗刚开始,一辆T-60坦克就在800米外被37毫米反坦克炮击中,这种小口径反坦克炮弹打在T-34的身上就跟搔痒一样,但打在T-60的身上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坦克前方的引擎被打穿了,引擎盖里冒出一阵阵白烟,油箱里的柴油被引燃,熊熊大火立即吞没了整个坦克,没有一个坦克乘员能够活着逃出来。紧接着,又有一辆T-60被57毫米反坦克炮击中,这次虽然没有击中引擎,却洞穿了T-60薄弱的前装甲,炮手、驾驶员和车长都被当场炸死,只剩下炮弹装填手爬出了逃生口。苏军前线指挥员急忙命令停止进攻,让2辆T-34和剩余的3辆T-60撤回出发地点,结果又有一辆T-60不幸遇难,它的遭遇更加可笑:在撤退的时候撞到了山坡上的一块巨石,履带被石块卡住,无法正常运转,结果被我军的57毫米反坦克炮击中薄弱的后部装甲,立即引起车内弹药殉爆,场面异常壮观。

当时目击这一切的我军炮兵是这样形容T-60弹药殉爆场面的:“我们的炮弹命中那辆倒霉的坦克之后,它剧烈晃动了一下,炮管重重地撞击在前方的巨石上,恐怕把巨石都撞碎了。大量金属碎片在空中飘舞,在傍晚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但是仅仅过了一秒钟,这些碎片的光芒就被遮盖住了。坦克内部发出一声沉闷的炸响,好象是天边的一个闷雷,又好象是爆竹被扔进池塘之后发出的爆炸声,接着坦克的顶盖就被冲开,冒出了几米高的白色火焰!那火焰的温度一定很高,我们看到坦克车身被这火焰烤的像冰雪一样融化了,变成了炽热的红色铁水;至于炮塔,早就被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掀翻了,跌跌撞撞地一路滚下山坡。火焰燃烧了5个多小时,直到半夜仍在继续燃烧。第二天早晨,那辆T-60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堆融化的废铁。”

5月31日中午,我正在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北岸指挥修筑防御工事,突然接到了王澍将军的命令,要求我立即赶回集团军司令部。我的心头猛然一沉,急忙跳上一辆满载着武器弹药的军用卡车,一路风驰电掣地赶回司令部。当我赶到地下室的时候,发现王澍司令官、谢开参谋长和集团军直属反坦克炮兵主管都坐在会议桌边,他们的脸上都笼罩着愁云。还没等我敬礼,王澍就站起身来,开门见山地说道:

“卫明宪中校,小兴安岭防线已经不可能守住了,如果再丢掉密山,我们的处境就更艰难了。我们决不能让苏军在东线和北线同时取得重大胜利。第133师师长沈自源刚刚发来电报,进攻密山的苏军坦克数量又增加了,现在至少有100辆,而且其中T-34的数量不少。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又是T-34!我感到自己的脸在微微发热,我当时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将军,密山现在有多少T-34?有20辆吗?”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没有那么多,沈自源估计有10到15辆。”王澍的语气十分凝重,“实战经验表明,我军装备的57毫米反坦克炮在400米的距离上还不能击穿T-34的前装甲,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击毁过一辆T-34。沈自源向我们求援,但我们手头的确没有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你在装甲师服役过两年,你有没有想到对付T-34的其他方法?”

“既然是山地战,一定要多利用迫击炮。”我沉思了片刻,谨慎地答道,“第133师装备了不少大口径迫击炮,用来攻击T-34的车顶应该效果显著。但我军迫击炮兵离T-34的距离必须相当近,一定不能害怕,越近打击成功率就越高。尽量多使用燃烧瓶,苏联坦克的防火系统都比较差劲,我想T-34也好不了多少。我敢肯定,用57毫米反坦克炮也是可以击穿T-34前部装甲的,但距离应该更近一点,最好在300米以内,无论多厚的钢板也受不了这么近的打击。至于37毫米反坦克炮,可以尝试一下迂回打击T-34的侧面装甲。可惜我们没有见过实物,如果能够俘获一辆T-34就好了……”

王澍将军轻轻叹了口气:“苏军还在东线继续集结,而且根据侦察机的侦察,攻占七台河的苏军坦克部队已经停止了前进,很可能也会掉头进攻密山。他们的压力还会越来越大,不过能够把苏军坦克拖住这么久,即使明天就被攻陷,也已经值得了。”

“其实,我倒觉得T-34在山地战中的作用没有那么大。”我一边思考着,一边说道,“T-34的装甲那么厚,装备的还是76.2毫米火炮,全重肯定超过30吨。这么大的重量,在山地、沼泽、森林这些复杂地形区域,行动肯定赶不上轻型坦克。我认为T-26和T-60恐怕都比T-34更适合山地战,只是T-34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恐惧更大罢了。现在只有告诉士兵们,不要恐惧,恐惧改变不了我们的处境,只有正视……”

从5月31日下午开始,密山堡垒又面临着近百架“施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连续轰炸,这些德国制造的空中杀人机器,现在正帮助苏联人到处散布死亡之火。“敌机的数量太多,简直比森林中的麻雀数量还多,”第133师师长发来的电报中说,“它们飞的如此密集,仿佛它们随时都会自己撞到一起。当它们俯冲投弹的时候,会传来类似垂死尖啸的声音,又像是沙哑的汽笛声,总之,那不像是人间应有的声音,倒像是来自地狱的声音。谢天谢地,这些俯冲轰炸机投弹的精度都不高,许多炸弹落进了森林里,造成了森林大火。太阳落山之后,森林大火把整个天空映的通红,就像是在白天。”

无论如何,直到6月1日太阳升起的时候,密山堡垒的主要阵地仍然没有丢失,苏军攻势最深的地方离密山市区仍然有2公里之遥。T-60坦克在这次进攻中的表现已经成为一个笑话,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把它们从前线全部撤换下来,只用T-26和T-34坦克担任主攻。苏联工程兵挥汗如雨地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道路以备坦克使用,还修筑了许多炮兵阵地以压制我军炮火,但是在我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下,他们的进展十分缓慢。当苏军坦克肆无忌惮地在内蒙古草原上横冲直撞,并越过小兴安岭防线向嫩江平原挺进时,密山这个离边境线不足50公里的小城市却始终阻挡着苏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很难想象,驻守它的仅仅是一个不满员的第133步兵师,它的全体战斗人员已经不到3000人,其中还有不少是从民兵里补充上来的。

但是密山的暂时胜利不能挽回其他战线上的崩溃。在内蒙古,苏军已经兵临呼和浩特城下,离黄河河套地区只有几十公里;曾经被授予二级共和勋章的海拉尔守军在顽强抵抗两昼夜之后,也于5月30日被击溃,齐齐哈尔和大庆油田的门户被打开了。小兴安岭防线的失守更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第13集团军司令部里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谈论“撤出哈尔滨”的事情了。作为增援部队的第17集团军已经抵达松花江南岸,他们的士气非常高昂,每个士兵的脸上都带着狂热爱国主义的神色;然而苏军的增援更加强大。他们的T-34坦克数量越来越多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