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从蒙古到新疆(上)(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战后缴获的斯大林《远东解决方案》第一章第一段,赫然写着如下字样:“本次战争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而征服中国又以征服满洲(东北)为最坚实的基础。”俄国人对东北的特殊感情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在俄国人心目中,从黑龙江流域到渤海湾的辽阔土地本来就应该是他们的地盘。这片土地相当于三个法国的面积,蕴藏着从石油到煤炭、从粮食到木材、从钢铁到有色金属的各种战略物资,还居住着中国1/10的人口——5000万人。在入侵中国之前半个月,斯大林与总参谋长朱可夫探讨“远东解决方案”的细节时曾说:“我知道,使用强大坦克兵团直接进攻北京、太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黄河,并在三个月之内推进到长江流域,或许是摧毁中国最迅捷的方法。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对中国的一切军事行动都不能忽视满洲,顺利夺取满洲将打开胜利之门,否则中国可能以满洲为基地,在我军后方进行大规模破坏活动。”

朱可夫大将一直反对把主力部署在东北战场,他认为应该仅以一个方面军牵制东北的中**队,将主力部队配置在内蒙古、华北方向,向张家口、北京、天津、山海关、唐山这条“咽喉要道”发动决定性的攻势,切断华北与东北的联系,这样东北就会像一个熟透的桃子一样落入苏军之手。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则坚决反对这个“冒险的计划”,他指出东北经济具有非常强的自给自足能力,拥有自己的油田、钢铁厂、军火厂、汽车厂和粮食主产区,即使与内地完全失去联系,也可以依靠自己的资源抗战半年以上;何况,切断陆路交通并不能完全断绝东北的补给线,如果日本海军不能牢固地控制渤海湾,中国海军还是可以从天津、青岛、烟台等华北港口向旅顺、营口等东北港口输送补给物资。更危险的是,苏军坦克部队一旦推进到山海关、唐山附近,就将面临中国东北和华北两个重兵集团的夹击,在局部形成兵力劣势,甚至有被合围的危险,苏联的作战飞机也无法从蒙古境内出发到渤海湾去进行空中支援。鉴于以上的考虑,斯大林最终否决了朱可夫的方案,决心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把重点放在东北和内蒙古,直到内蒙古完全被占领之后,再切断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在最后确定的作战方案中,苏联动用了两个半方面军进攻东北(远东第1方面军、远东第2方面军和后贝加尔方面军的一部),一个半方面军进攻内蒙古(蒙古方面军和后贝加尔方面军的一部),一个方面军进攻新疆、甘肃(中亚方面军),这意味着苏联把近一半的人力物力都用来征服东北了。

由于受到高山、密林、江河和沼泽的限制,东北战局的发展始终没有达到斯大林期望的速度,内蒙古战局倒是迅速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内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非常适合坦克兵团的运动,夏季干燥少雨的天气更是帮了苏联战术空军一个大忙。另外,苏联蒙古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上将的战术水平明显比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远东第2方面军司令员库利克元帅高出一筹,后两者深陷在东北复杂地形的泥潭之中,虽然偶尔能够在工程兵的帮助下突破复杂地形,但大多数情况下行动都很迟缓。马利诺夫斯基上将是苏联著名的少壮派指挥官,“大纵深战略”思想的旗手之一,战前曾长期在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手下担任参谋。可惜的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斯大林上台后很快被清洗,他的老部下也纷纷被枪决或监禁,只有小心谨慎的马利诺夫斯基上将保住了军衔。侵略中国的战争开始前,斯大林曾经以威胁的口吻对马利诺夫斯基说:“一个月之内拿下呼和浩特和包头,否则你就等着上军事法庭。”马利诺夫斯基的回答是:“如果您能够命令后贝加尔方面军帮助我歼灭内蒙古东北部,尤其是满洲里和海拉尔的敌人,那么我可以保证在一个月之内全取内蒙古。”

斯大林同意了马利诺夫斯基的请求,命令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布琼尼元帅把主要兵力放在满洲里-海拉尔的铁路线上,力争合围并全歼海拉尔的中**队,不要让他们撤退到内蒙古中部。布琼尼元帅虽然是骑兵出身,而且是苏维埃内战时期的老古董,对机械化兵团作战只是一知半解,但仍然比较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在一星期内全歼了满洲里和海拉尔的中**队,从而切断了内蒙古东北部与中部的联系。这样,马利诺夫斯基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主力用来包围呼和浩特和包头。他命令一个坦克集团军穿过呼和浩特和包头之间的战线空隙,向鄂尔多斯草原进行深远迂回,切断内蒙古与陕西之间的补给线;另一个坦克集团军控制呼和浩特以东的集宁-大同公路,对山西大同、朔州和河北张家口形成威胁,迫使华北集团军群不敢出兵援助;其他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则集结为三个突击集团,在战术空军的支援下猛攻呼和浩特-包头公路,直到把这条公路炸的支离破碎,并完全占领公路南北的一切据点为止。两个星期之内,呼和浩特和包头成为两座孤城,通向内地的铁路、公路不是被苏军占领,就是被炸的丧失运输能力,中国内蒙古集团军群残余的机动兵力则早已被苏军合围在呼和浩特东北,根本无法撤退。6月8日,惨烈的呼和浩特巷战基本结束,包头守军也在同一天投降,内蒙古集团军群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内蒙古集团军群司令黄叶萌上将因为痛感“丧师失地,天理不容”,不愿意坐飞机逃离呼和浩特,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开枪自杀。其实中**队在内蒙古的失败并不能怪罪指挥官,黄叶萌指挥的“集团军群”战斗力最多相当于苏联的两个混成集团军,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运兵车的数量还赶不上苏联一个坦克集团军,而且最要命的是没有任何空军支援(内蒙古的航空军早已被消灭在机场上)。内蒙古集团军群本来就很单薄的兵力,还必须分散在1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从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到西部的额济纳旗,每一个据点都必须分兵防御,所以被苏军轻松击破也就不足为奇了。

6月11日,整个河套地区的中**队都被肃清了,蒙古方面军的右翼也攻陷了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阿拉善两旗,完成了对整个内蒙古的控制。马利诺夫斯基上将仅用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斯大林交给他的任务,使斯大林欣喜若狂,立即给他颁发了“苏联英雄”称号和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但作为胜利者的马利诺夫斯基上将反而陷入了中国内蒙古集团军群曾经的烦恼——战线太长,漏洞百出,无论用多少兵力都不可能在1000多公里长的内蒙古战线上到处出击,只能在某个方向上进行重点突击。马利诺夫斯基为下一阶段的作战拟订了三个计划:第一,以河套地区为基地南下,进攻陕西的榆林、靖边、延安、保安地区,在半个月内夺取整个陕北,对西安形成威胁;第二,发动钳型攻势占领宁夏省会——银川,银川离包头只有不到300公里,占领它会使宁夏境内的中国防线趋于崩溃,苏联坦克可以沿着宁夏境内的铁路线一直推进到兰州市郊,从而完全切断河西走廊与内地的联系;第三,把大部分兵力调到呼和浩特以东的集宁地区,向张家口和大同发动钳型攻势,钳子的一边伸向北京,另一边伸向大同东南200公里的另一个战略重镇——保定,最终钳子的两边在渤海岸边的天津合拢,这把巨大的钳子将合围中国华北集团军群的主力,并彻底摧毁华北北部的防御体系。当然,第三个计划显得过于浩大,仅仅以蒙古方面军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后贝加尔方面军和预备队的兵力。

马利诺夫斯基本人当然倾向于采纳第三个计划,他认为北京、天津是关系到中国人民反抗意志的城市,不仅具备经济价值,还具备震惊世界的政治价值,在北京、天津歼灭一个中国集团军群,可以加速中国的灭亡。第一个计划需要经过地势复杂的陕北高原,那里非常不适合机械化兵团运动;第二个计划虽然经过的地形比较平坦,但宁夏、甘肃的战略地位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北京、天津,切断河西走廊也不足以阻止新疆与中国内地的联系,因为青海境内还有许多公路、铁路把新疆和四川、陕西联系起来,这些公路、铁路的运输能力甚至超过了河西走廊的兰新铁路。斯大林看样子是被蒙古方面军的巨大战果吓怕了,他原以为内蒙古和东北会同时被苏军占领,可现在东北战局才打到一半,内蒙古已经完全落入苏军囊中,斯大林完全没有心理准备。马利诺夫斯基发现了斯大林的犹豫,为了催促这位独裁者批准蒙古方面军征服华北的计划,他甚至准备飞回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亲自说服斯大林。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起飞前24小时,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已经抢先说服了斯大林,蒙古方面军下一阶段的进攻重点不再是北京、天津,而是华北与东北的结合部,即锦州、承德、山海关和葫芦岛一带。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