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逃离恶魔之手(下)(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开战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在苏军严密的包围圈中,居然有一支小部队能够通过临时制订的突围计划,从苏军包围圈的空白环节突破出来,渡过波涛汹涌的牡丹江,成功逃脱死神的魔掌。6月20日凌晨2点,几乎全部坦克、装甲车辆和军用卡车都渡到了牡丹江西岸,两块浮桥桥面出现了严重破损,但很快被早已准备好的原木填补了空位,后面的坦克和步兵还是整齐地按照次序通过。现在只剩下两辆油罐车了,这些35吨的大个子肯定通过不了浮桥,因此我们临时把燃油分配给装甲部队,每一辆坦克都加满了油,油罐车的重量也降低到30吨左右;于是,在一阵刺耳的破裂声中,油罐车跌跌撞撞地驶上了浮桥,接着就与波涛的节奏一起左右摇晃起来,摇晃的幅度越来越大……30秒之后,惊恐的驾驶员按下了“抛弃油罐”的控制按钮,那个重达20吨的油罐就从车体上脱落下来,在桥面上撞出一声巨响,缓缓沉入江水之中。“白痴,真是个怕死的胆小鬼!他知道这样做可能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吗?”我从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当即大骂起来,“赶快让他倒车回去,剩下那辆油罐车都不要过江了,太危险!就停在牡丹江东岸,作为阻挡俄国人前进的屏障吧。”

既然宝贵的燃油无法全部运过牡丹江,让燃油作为阻挡苏军的火墙倒是个好主意。勇敢的士兵们迅速找来了干草、枯枝和各种各样的易燃物品,在牡丹江渡口以东的两个主要路口筑成了三个大草堆,将剩余的近十吨燃油全部倾倒在上面。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汽油味,摩托化步兵沉着地站在几十米之外,向每一个草堆投掷燃烧瓶。干草和燃油的混合物发生了剧烈燃烧,火星满天飞舞,附近的士兵都必须卧倒以躲避被巨大的热气推着四处旋转的细碎燃烧物。火焰迅速升腾到五米多高,几十米范围内都能感觉到剧烈散发的热量,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火苗很快会点燃公路周围的草地和树木,甚至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大火至少还可以熊熊燃烧八个小时,我的心头不禁一阵窃喜:可怜的俄国人,你们该怎么克服这道火墙呢?用高压水龙?让坦克不顾一切的冲过去?如果整座森林都被点燃了,你们就要花上好几天收拾残局了。好了,在牡丹江东岸浴血奋战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如果我们在牡丹江西岸不遇到苏联飞机的轰炸,就可以完整地回到哈尔滨,加入紧张的哈尔滨保卫战了。

凌晨3点,最后一辆军用卡车也越过了牡丹江浮桥,殿后的两个工程班紧张地在浮桥上铺设炸药,防止苏军利用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浮桥桥面很容易破坏,只要用少量高爆炸药就可以炸开,接着清晨的江水会把浮桥冲的七零八落;更干脆的方法是用机枪把浮桥下的气垫打破,令起自行沉入水底。但是最棘手的是把木桩破坏掉,如果这些木桩还留在江里,苏军可以利用它们在两小时内建设一座崭新的浮桥,使我们的一切辛劳失去意义。破坏那些坚实厚重的雪松、白桦和橡树树桩只有三种方法:用汽油或燃烧瓶焚烧,这样效率太低,而且无法破坏水下部分;用炸药炸毁,或者干脆用炮弹轰击,但这样效率也太低,射击精度不够;最彻底的方法是让木桩浮起来,自己被江水冲走,但这样花费的时间非常长,把已经深深打入河底淤泥的木桩挖出来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到太阳升起的时候还无法全部摧毁这些木桩。

经过简单的讨论,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把浅水处的木桩从水底挖出来,并目送它们被湍急的河水冲到下游;深水处的木桩则必须用火炮摧毁。我命令所有坦克换上高爆榴弹,在探照灯的照明之下向江心的三十多根直径近一米的木桩进行了两次齐射,硝烟滚滚升腾而起,好象一场只有进攻者的战斗。第一轮齐射的准确度相当低,至少2/3的炮弹都打空了,二十多根木桩仍然完好无损的伫立在江心;第二轮齐射好一点,巨大的水波冲到了岸上,打湿了许多坦克的引擎盖,当硝烟散尽之后,江面上多出了整整一层树木的碎片。江上至少还有十几根木桩,苏军仍然可以借助它们架设浮桥,但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坦克匆匆离开沙滩,向西面的小路驶去;大口径自行榴弹炮在离开之前,又恋恋不舍地向牡丹江对岸发射了一堆炮弹,把渡口附近的沙滩炸的乱七八糟,为坦克开辟的道路也被破坏了。苏军坦克至少要到早晨八点才能到达这里,如果他们决定继续追击,至少还要用六七个小时架桥,太阳落山的时候才能成功渡江,那时候夜幕又要降临了。装甲部队重新分成两个纵队,沿着两条破破烂烂的小路向西推进。虽然损失了油罐车,但油箱内的燃料还足够行驶120公里以上,让我们到达哈尔滨-牡丹江铁路沿线,与哈尔滨守备部队汇合。这些残缺不全的坦克能否运回牡丹江已经不重要了(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的工厂一定已经制造了更多优秀的坦克),只要有一列客运列车把我们送回哈尔滨,这就是一个现成的装甲军指挥部,拥有完整的军官和骨干士官队伍,只需要搭配几个现成的民兵师,就是一支强大的有生力量。

那以后的行军旅程就很简单了,虽然道路非常难行,我们仍能保持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夏季东北各个溪流都在涨水,经常有道路被冲毁的现象,我们携带的舟桥设备差不多都在牡丹江消耗掉了,以后的每一次架桥和修复道路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一条小小的溪谷就要花费五六个小时来翻越。但恶劣的地形在另一个侧面也帮助了我们,使我们免于遭受苏军飞机无休止的骚扰。苏联最近的飞机场在鸡西或依兰,牡丹江的机场应该还没有恢复使用,现在我们基本已经超出了伊尔-2和施图卡的航程之外。

牡丹江西岸是绵延不绝的张广才岭主脉,高低落差比东岸的老爷岭大的多,森林覆盖率也高的多。“张广才岭”这个名字十分奇特,在整个东北乃至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找不到一个叫做“张广才”的著名人物,这个名字却被加在了黑龙江东南部最险峻的山脉之上(有人认为它是某个奇特的满洲词汇的音译)。和大兴安岭、长白山、伊勒呼里山一样,张广才岭是非常不利于装甲部队运动的,盘根错节的森林把道路限制在很狭窄的几个方向,很难想象在这样险恶的地方打一场坦克战。但苏军已经掌握了突破恶劣山地和森林地貌的作战方法,那就是利用高效率的工程兵迅速砍伐原始森林,用森林的原木铺设急造军路,并依靠经验丰富的舟桥部队越过一切峡谷地貌。在绥芬河、小兴安岭和完达山,苏联的坦克和步兵部队都显示了异乎寻常的机动性。

我始终认为,苏军的战斗力水平是非常参差不齐的,某些精锐的第一线部队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次要部队的战斗力却非常弱。有时候苏联坦克可以轻易越过崇山峻岭,打破我们的防御体系,有时候却又在一些简单的地理障碍面前束手无策;有时候他们行动迅速,一日千里,形成一个又一个合围,有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只有等到援兵之后才敢继续前进。显然,苏军是依靠独裁者斯大林的强制命令、政治委员的手枪以及基层士兵的不怕死精神来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要想打败这支没有人性的冷酷军队,只有两个办法——要么依靠强大的技术力量取胜,要么依靠灵活的战术、高超的战斗素养取胜。如果我军能够把技术力量和战术素养结合起来,打败苏军并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