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苏军向长春迂回(上)(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月30日中午,由罗科索夫斯基上将指挥的苏联红旗第1集团军的两个坦克师越过了巍峨的张广才岭,在尚志市以东六十公里的铁路线上夺取了一个支撑点。摩托化步兵和徒步步兵随后小心翼翼地通过了狭隘的山路,建立了二十多公里长的前出阵地,试探着对面中国第17集团军的防御强度。第17集团军在哈尔滨周围的四个集团军中是比较强大的,火炮密度最高,还拥有一个完整的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作为机动预备队。以尚志为中心,第17集团军设置了四道纵深防线,利用松花江的两条支流缩短了防御正面,尚志周围的平缓丘陵和森林地貌是最好的自然屏障。但是,这一切自然屏障和人工屏障能否挡住红旗第1集团军的攻势,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红旗第1集团军目前是苏军最强大的多兵种混成集团军,不仅在步兵人数上超过中国第17集团军,在火炮、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上更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第17集团军指挥官也深知自己的力量绝对无法与罗科索夫斯基匹敌,一旦敌人发动进攻,就要立即从哈尔滨抽调更多的炮兵、步兵和民兵部队,坚决扼守尚志东南、西南两个方向的高地,为哈尔滨进一步组织防御赢得时间。

7月1日凌晨,红旗第1集团军的侦察部队在伊尔-2强击机的掩护下,对尚志东南方向的两个高地发动了试探性进攻,进攻的队伍中出现了T-34和KV-1坦克。中国守军的抵抗非常顽强,虽然火炮数量不足,但他们非常善于利用迫击炮、枪榴弹等轻型火力,对苏军步兵造成了很大打击。两个小时之后,苏军停止了攻势,这次进攻在付出300多人伤亡的代价后,仅仅把战线推进了不到500米。通过望远镜,苏军第一线指挥官发现中国守军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向各个重要高地,人数之多让人觉得头晕目眩。一位坦克师师长向罗科索夫斯基报告:“我们事先估计的中**队兵力数据肯定不准确,我们与他们的步兵比例绝不是4比1,也不是3比1,他们的步兵数目在不断增加,甚至可能超过我们。他们在阵地上密密麻麻地涌动时,就好象一群恐怖的马蜂,令我们的士兵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当天下午,担负主攻任务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就被调离了进攻正面,换上三个步兵师和一个炮兵师继续进攻。苏军非常有耐心,并没有发动大规模步兵冲锋,只是用优势炮火一次一次犁平中**队的阵地,但是每次炮火一停止,中国士兵就又从堑壕里钻出来了。夜幕降临之前,苏军又调来了一个适合山地战的迫击炮团,但由于对方是居高临下,所以苏军的迫击炮大多没有命中目标。当太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前线参谋开始撰写当天战报时,中**队又发动了几次小规模夜袭,每次夜袭的模式大致相同,都是以小股部队携带迫击炮、轻机枪和冲锋枪渗透到苏军战线的间隙,在突入战线100-200米之后突然投掷大量手榴弹,迅速架设机枪火力点,打击因为惊吓而陷入溃散的苏军零散士兵。如果苏军装甲车赶来支援,中国人就用枪榴弹打击其履带,待其失去行动力之后再用迫击炮击穿其顶盖,就这样摧毁了十多辆T-60或BT坦克。当然,由于苏军兵力占据优势,夜袭的中**队一般都被打了回去,或者被就地歼灭,但这些夜袭给苏军士气造成了一定打击。苏军两位师长在巡视阵地时都遇到了夜袭,差点被打死,其中一人的军帽都被弹片划破了。

尚志周围的战斗陷入胶着状态,但这只是罗科索夫斯基声东击西的诡计而已。当中**队把越来越多的预备队派到尚志的时候,红旗第1集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却已经掉头南下,穿过辽阔的荒原,从灌木和荆棘之中开出一条道路,连夜向尚志西南方向的铁路线推进。在这片荒野上几乎没有成型的道路,雨水和夜露让一切地面都泥泞不堪,还覆盖着非常茂密的植被,在一般人看来是毫无价值的区域。这片方圆一百多公里的荒原上还分布着松花江的三条小支流,几十个星罗棋布的小型湖泊或沼泽,除了非常稀少的渔民和猎人之外,没有任何固定居民。从尚志周围地区出发,要经过九十公里的直线距离才能到达哈尔滨-吉林铁路线,接着还要越过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才能进入吉林境内人烟茂密的农牧业地区。罗科索夫斯基在绝密电报里向朱可夫阐述的进攻计划,正是通过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突然推进到哈尔滨-吉林铁路线上,切断哈尔滨与后方的两大交通线之一(另一大交通线是哈尔滨-长春铁路线);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还要进一步向西推进到长春附近,威胁松花江集团军群的司令部。根据苏联空军的侦察,这条进攻线路上只有薄弱的三到四个中国步兵师守卫,没有任何坦克或重型火炮的痕迹,如果红旗第1集团军真的能够克服漫长的自然障碍,他们就完成了绝大部分任务。

苏军坦克的越野能力一般来说是很强的,但连续进行一百公里越野对任何坦克来说都是非常繁重的任务,BT快速坦克肯定无法执行这种任务,KV-1也非常勉强,只有T-26、T-34和某些重型装甲运兵车才有能够作为奇兵完成迂回。罗科索夫斯基实际派出的部队包括50辆T-34坦克、20辆T-28坦克、90辆T-26坦克、65辆T-60坦克和70辆装甲运兵车,相当于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军的实力,这也是这条道路能够承载的极限,派出更多的部队只能加剧地面的塌陷和泥泞,并在某些狭窄地段造成坦克堵塞。所有的坦克都携带了两个燃料基数和三个弹药基数,足够在没有任何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奋战三到五天,此外还携带了舟桥、气垫和强击舟等渡河设备。罗科索夫斯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在五天之内这支装甲突击队没有顺利切断铁路线,并且陷入苦战的话,他将命令运输机向他们空投补给物资,并立即增派一个坦克师支援其作战。为了保持此次突击的隐秘性,所有坦克和装甲车在走出荒原之前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即使是同一个坦克连的命令传达也只能通过灯光和旗语来完成。

“越过荒原的行军”在红旗第1集团军的战史上被视为最值得骄傲的一页,也被所有坦克乘员公认为最艰苦、最疯狂的一页。在地图上看起来很平坦的道路,实际上只是牲畜和马车行走的羊肠小道,周围的荆棘疯长到两人多高,茂密的灌木完全遮蔽了视线,坦克只能借助指南针和地图摸索着前进。在离开主要交通线二十公里之后,就完全进入了所谓“寒温带湿地地貌”,地面上沉积着厚厚的腐殖质,即使是宽履带的T-34坦克也陷进去很深,装甲运兵车上的步兵不得不下车步行,每走一步就留下深达50厘米的脚印。一位参谋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缺乏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比西伯利亚的荒原还要糟糕,而且灌木中生存着各种各样奇怪的动物和昆虫,池塘里蠕动的蛆虫让人看了直想呕吐。”夜幕降临之后,坦克还会按照指南针向前非常缓慢的移动,直到半夜才停下来休息。直到7月2日深夜,这支坦克突击队只前进了四十多公里,还有一半的距离没有走完,燃油耗费却已经相当严重。根据事先侦察的结果,前方十公里左右可能有小股中**队驻守,必须随时保持战斗戒备,苏军坦克乘员一整夜都拿着武器睡觉,几乎没有人能够睡着。

7月3日上午,苏军坦克主力(主要是T-34和T-28)花了整整六个小时才勉强渡过松花江的一条支流,中途还有两辆坦克倾覆在河中,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打捞起来。紧接着,打头阵的T-60坦克就遭遇了中**队的巡逻兵,接着是越来越多的步兵,数量大概有两个营。这明显只是一支孤立的小部队,苏军坦克迅速予以了歼灭,但还是有许多士兵逃了出去,因此苏军坦克向哈尔滨-吉林铁路线突击的情报不可避免的会被其他中国守军得知。为了防止中**队有时间组织防御力量,死守铁路沿线,苏军指挥官下令全体坦克立即以最高速度向西南方向推进,不要顾及燃油消耗,对于陷入泥泞或掉进沼泽的坦克也不要救援,如果有坦克掉队,也不要予以等待,总之就是一个“快”字!在这样疯狂的命令之下,坦克编队的速度也只达到每小时12公里左右,但这已经足够在半夜之前抵达铁路线。在荒原中漫长的跋涉就要结束了,坦克的战斗力也遭到了严重损害,尤其是发动机吸进的大量灰土、履带中卷进的泥土和荆棘都影响了机动能力,有的坦克的机枪也在茂密的灌木丛中被损坏或丢失了,按照一般的战术原则,此时应该停下来进行紧急修理,让坦克恢复到最佳状态再进行战斗。但事实上由于战机稍纵即逝,大部分情况下坦克都必须在长途跋涉之后立即投入作战,这也造成了惊人的非战斗损失比例,许多坦克不是在战斗中被击毁,而是在长途奔袭中因动力问题而报废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