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间江南织造局(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月的第一天,赵伟书是在寒冷当中醒过来的。小理薄薄的、象是石头一样硬的棉被根本抵挡不住三九寒天的寒冷。虽然明代中国大船的船仓的封闭的结构是进不了大风的。但是接近零下的温度依然让赵传书吃了不少的苦头。

但是,赵传书也知道。他的被子还算是厚的。下面的那些船工们连象他那样厚的被子都没有。所有船工们平日里都是合衣而睡的。这就是船上的生活,没有浪漫,没有梦想。除去坚持就是苦难。

但是这就是男人们的梦想。

赵传书对于自己的苦难并没有太过于难受的感觉。对于他来说后世的中国依然有大量穷苦的人。也不一定就过得比现在好多少。

站到了甲板上面,冷风一吹赵传书感到了一个激灵。天空此时依然是阴沉沉的,天虽然已经亮了,却因为太阳升起得晚所以现在海面才会出现这样铅灰色的景象。

三条大船的庞大的船队依然在快速的前进着。明代先进的航海术使得大船队可以在晚上依然高速的前进。而只需少量的人照看着风向与船速。

夜间的灯火形成的语言早就在华人的船队之中使用无数年。连最老的船工都不知道这是多少年以前就形成的先进制度。而大明的战船队更是在整个抗倭的过程当中形成了更科学和信息量更大的灯语。

但是这些都在之后的数百年里被另一个王朝的人们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中国人成为了彻底的大陆民族。但是现在,世界东方的海面上,中国人却是无可争辩的王者。

“赵捕盗。”看到赵传书上楼,比他起得更早的管事魏清、炮甲长杨宁还有舵长秦禺三人马上便主动的与他打着招呼。

“嗯。”赵传书叩首回应,然后上到了望亭里。在这里能够看到在后面的远处的两条福船上面的长灯。通过这些长灯可以知道他们并没有危险。此时一切正常。

见到了一切正常,赵传书便开始了他的工作。做为一个人,他现在才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他想在在将来开学校的话,那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材。而这种东西他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代里找个“新华书店”买到。那么想让这些书出现在孩子们的课书上,唯有他这个唯一来自于后世的人来写了。赵传书便为自己在船上的所有座位上都装有一个托板。能够随时随地的写字。

而且他写东西不象是那些文人一样喜欢用墨与毛笔。而是常拿着木匠们画墨线的炭棒来写东西。这就是明代的铅笔。而且是赵传书目前能够找到的最简单的,最快速的书写方式。虽然脏了点,但是赵传书对这点并不在呼。

在于船上寻视了一会儿之后赵传书便坐到了他的在望亭里的专坐上开始了他的工作。

人一但有事情可以做,时间便过得飞快。不过就在赵传书手里拿着几本参考资料的时候,几个小时便这样快速的过去了。一路之上都时不时的可以看到明代的大型渔船在他们的周边打渔,活动。对于这些船“致远号”都是非常紧张,并如临大敌的。因为他明白,很多海盗也就藏身于他们之中,一个不小心就是大祸临头。

不过他们庞大的船队使得安全性大为提高。小小的海盗根本不敢打这些三条大船的船队的。于是整个船队得以顺风顺水的一路南下。

“嘿,你们看哪……”

“好大的船队啊。”

“好家伙,好多船哪。”

一阵船工们的骚动打断了赵传书的思考。他左右看了看,见声音来自于船首和右舷。于是赵传书顺着他们指指点点的方向看去。只见在远处的海面之上,一支更加庞大的,有五艘船组成的巨大的船队出现在他的面前。

赵传书有些吃惊了。明代的海商非常的多。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有一条船。而且很多海商在赚到了钱以后便买田买地变成了地主。象王直一般不断壮大实力的海商其实非常的少。并且大多数海商一辈子也就只买一条船。当然这其中也有管理的原因在内。不过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海商们不喜欢将他们的收入再投资到海面才是大明很少出现庞大的商船队的原因。

所以五只大船的船队在明中后那是非常少见的。小理

“那是何处的船队?”赵传书好奇的问。

“还看不清楚。”在他前面舵手秦禺回应道。现在整个望亭里就他们两人,所以他自然认为赵传书是在问他:“不过怕是江南织造局的船队吧。”

“江南织造局?”赵传书一听就来了兴趣。江南织造局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就是赵传书前一世的时候也是在电视里偶然看过这样的一个单位。

但是来到了这个时代之后,他才领教到了这个以皇权为靠山,庞大到变态的庞然巨物。在苏州,在松江,还有南面的杭州这几个江南的生产中心。江面给造局都是商人们心中的恶梦。所谓敢怒不可言大概就是这些商人对江南织造局的心态了。

在之前召商的时候,赵传书就从许多商人那里听到过江南织造局。但是凡是一问,那都是一肚子的苦水。明代的江南织造局的衙门虽然是在杭州清波门左近。但是实际上他本身只是一个官僚机构而以,本身并不负责生产。所以生产全都是以摊派的形式。将织户强行捉到指挥地点来帮他们织造。而且就是这样还都不够。多出的部分再由几地的官员负责派给周边的织厂来完成。其中盘剥可想而知。

所以那些商人一听到江南织造局,那是恨不得吃了那些太监的骨头喝了他们的血。

所以江南织造局一直以来与浙江、江苏等地的官员们矛盾巨大。

“这些太监也私下卖货?”赵传书感到好奇。太监们爱财他知道。将国器变成他们的私器他也理解。所以这些太监将织造局里的布与丝拿出来卖他是能够理解的。

“哪啊。若真是织造局里的船。那一定是售于西洋商人的。”

“售于西洋人?”赵传书感到好奇。这些明代的太监居然有国际贸易的眼界?居然知道把东西卖给西方人能够换到更多的银子。

“正是。自隆庆爷开始织造局便开始卖丝与西洋商人了。”

“是织造局卖?”

“当然是织造局卖。”

“他们便不怕被皇帝知道。”

赵传书话一说完那秦禺便一脸好奇的回过头来看着赵传书。那种眼神赵传书见太多了。显然他又说错话了。只见秦禺说道:“这正是皇帝的意思。听说是当年朝里的大人们体量国事日坚。赋税难收,为增加国岁用度,故而令织造局管理将布卖于西洋人呢。”

“国,国家行为?”赵传书这回算是彻底惊呆了。他没有想到后世被无人历史学者们形容为黑暗、反动的明代,居然有大臣有着这灵活的思路与国际眼光。而且禁海的大明,皇帝居然会命令江南织造局织出丝来与西夷进行贸易。不过其实只是赵传书对于这个时代了解太少。明代中国官员长时间处于中、倭、朝、琉球等国的国际贸易的氛围当中。所以远比后世带着个猪尾巴的时候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形式。

秦禺不知道什么是国家行为,于是问道:“大人,何为国家行为?”

“此不重要,咱这织造局每年都有卖丝于西洋人?”

“当然。这几年犹其量大。大人没见着吗,那可是五条大船哪。每一条都比咱们的船要大出许多。寻常商人哪来如此实力。”

“是吗。”赵传书没有想到在后世人认为海禁最为严酷的明代的这些大臣居然会给皇帝提议,通过海贸来增加国家的收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不是非常的矛盾吗?

船队继续前进。虽然前面的船队一直在他们的面前。但是真正的追上他们却花了近一天的时间。风帆时代的船只的动力都是风。所以后面的船快的时候前面的船也快,前面的船慢的时候,后面也慢。不过赵传书他们的船队速度终究要比前面的更大的船要快一些。

所以花去一天的时间他们才终于在晚上追上了那只船队。于是当两只船队并行前进的时候,赵传书能够在望亭里看到那只船队的大梁上挂起着的灯笼上写着的大字——江南织造局。

看着灯笼上的大字,赵传书突然若有所思想来。也许这个明朝并不象是自己想象当中那样的黑暗与不可拯救。如果自己努力一点是不是可以用自己以前的学习来影响到这个时代呢?

....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