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姜旭
说起姜旭,倒也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
姜旭年少得志,早早的就中了进士。然后就是点翰林,中庶吉士,年纪轻轻就有一个大好前途在前面。按照帝国过往的历史,姜旭只要继续在翰林院磨砺、养望,寻个机会再放一任学政,收上几个得力门生,就可以稳稳妥妥的做个高品文官。若是侥幸入了皇帝的眼,入阁拜相也不过寻常之事。在姜旭之前,就有许多前辈是这样顺顺当当的走了下来。
可姜旭却不知道搭错了那根线。
庶吉士刚一散馆,姜旭就找到了当时的吏部尚书,死缠着要下放地方为官。那个吏部尚书也是庶吉士出生,自然不愿自己后辈走上歧途,当场就劝姜旭。
“后生既有安世济民之心,不妨在翰林院多加学习,之后也好有报效朝廷之心。”吏部尚书如是说。
可姜旭却好心不识驴肝肺,将前辈的话当成了耳边风,“翰林清流名望虽高,可与朝廷、与世人毫无补益。学生不才,但愿出仕地方,保一方平安。”
当场就把翰林清流出生的吏部尚书气的七窍生烟,一怒之下就顺了姜旭济世安民的志愿。也是这个吏部尚书菩萨心肠,没有将姜旭一撸到底,给了他个知府做。也许是这个吏部尚书还有着浪子回头的念头,可朝野上下都把姜旭看做笑柄,认为姜旭前途堪忧。
可姜旭却不以为然,到了地方任职后,便使出了霹雳手段,短短几年就使得地方宁靖,百姓安居乐业。按道理,这样一个有学历(庶吉士出身),有手段(政绩俨然)的青年官员,完全可以据此青云直上。可无奈的是,当初姜旭年轻气盛,出言不逊,惹恼了众多的清流出身高品官员,以至于姜旭的种种政绩被视而不见。
不过,姜旭倒也有着非凡的手段。他极善于处理刑狱事务,每到一地都可以在短短时间内处理好各种矛盾,对各方势力也能做到不枉不纵。到了泰昌帝即位,姜旭就被招到京城,担任了大理寺左少卿。到了前不久,大理寺卿因故致仕,姜旭就顺利接任,出任九卿的时间倒比同年提前了不少。
沈飗是个机会看人颜色的,见皇帝对自己的话虽然赞同,也面生疑窦,就知道刚才的一番话不合自己平日里表现,惹了怀疑。沈飗当即就尴尬的笑了笑,“微臣受命主掌刑律,和大理寺卿姜旭接触甚多。对姜大人的公正严明,也是极为佩服。刚才所说的倒都是拾人牙慧,还请万岁莫要怪罪。”
朱由校这才想起,难怪自己觉得沈飗刚才的话耳熟,原来是姜旭面君、上奏时常说的。不过,虽知道了话语出处,朱由校也不觉得沈飗是拾人牙慧,反对沈飗不隐瞒属下之功深为赞许。
“爱卿不隐人之功,倒也是宰相气度。”朱由校淡淡的笑道。
“万岁过誉了。臣虽驽钝,但也知道圣天子在世,贤才难隐于野,又怎会堵塞圣听,自取其辱。”沈飗心中一阵狂喜,他和内阁首辅方从哲虽交往不深,可到底出于同一阵营(浙党),自然知道方从哲有意归隐,皇帝正在寻觅接任人员。而沈飗寻思着,自己入阁时间仅次于方从哲,又和皇帝素来亲近,就有了登顶为相的念头。如今见皇帝出口赞扬,沈飗更是觉得自己胜券在握。
朱由校却不知道沈飗的念头,他的心思还在博平伯世子的案子上。稍一寻思,就发现沈飗所说的虽是正理,将原有的八议制度改作事后减罪,的确可以恫吓勋贵子弟,使其少行不法之事。可具体到博平伯世子的这个案子上,却容易授人以柄。
毕竟,博平伯府是自己嫡母的娘家,若是明显的不顾不问,却会引人非议,说自己冷漠无情,怠慢国戚。
仔细想了想,朱由校便道:“爱卿所提议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只不过博平伯府上下俱是粗鲁不文之人。朕若是明晃晃的拿郭浩博做筏子,去杀鸡儆猴,怕是博平伯那里不好交代……”
沈飗轻轻的叹了口气,也是十分无奈。
如按照沈飗的意思,那就是轻飘飘的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纵使压着博平伯府赔点银子,也可以不动声张的将此事了结,在御前交了差事。可谁让郭浩博倒霉呢?遇见谁不好,非要让左光斗遇见,还抓了个现行?可偏偏自己和左光斗不对付,怎能出面自寻其辱?
不过,皇上的旨意却不能不顾。沈飗灵机一动,便正色道:“圣上既有心整顿京城风气,制止勋贵子弟不法,臣想那博平伯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必定会双手赞成。”顿了顿,又道:“若是圣上愿意事后补偿博平伯,臣愿出面劝博平伯认罪。”
“是吗?”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看了沈飗一眼,却点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爱卿只管出面,朕,”朱由校迟疑了一下,又道:“朕有意将博平伯和永宁伯升为侯爵,却要等到博平伯世子的案子平息后,再做打算……”
永宁伯王天瑞是朱由校的亲母舅,是圣母皇太后王氏的亲弟,在朝中的身份地位和博平伯郭振明相当。若是皇帝想加恩其中之一,必定绕不过另外一家。因此,朱由校才会一同提升两家爵位。
“可是,”沈飗却有点作难,“郭浩博纵使减罪,怕也难以担任世子之位。陛下是不是……”
朱由校白了沈飗一眼,“博平伯确实只有一个嫡子,可他就没有一个嫡孙吗?”
沈飗一怔,顿时哑然失笑。也对,只要博平伯变成博平侯,是嫡子继承还是嫡孙继承又有何区别?无非就是世子郭浩博有些失落罢了。可反过来说,若是依着郭浩博的种种行径,怕是博平公、博平王,也要被闹个抄家灭门。现在免了郭浩博的继承权,对郭家来说倒也算是件好事。
沈飗稍一斟酌,便明白了其中道理,便当即告退,前去博平伯府游说郭家偃旗息鼓,等待事情平息。
目送沈飗离去,朱由校反而叹了口气。姜旭是书生意气,沈飗是柔顺奸猾之臣,他们或无视,或无惧,都将‘八议’制度的根本所在给予忽视。这要是方从哲等人在场,怕是绝对不会提出改动‘八议’制度的。
‘八议’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八项内容,是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八议”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其后历朝历代都加以沿用。
‘八议’制度是古代‘刑不上大夫’思想的法律体现,一直都是贵族阶层维持自身权位,和皇帝对抗的工具。
在大明,以及后来的满清,由于君主**的极大增强,‘八议’制度名存实亡,但他却还是真实的存在,并被写进了《大明律》。
现如今,凭借着皇帝和亲信大臣的几句话,就想将这一制度彻底废除,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哪怕是留有口子,可以通过皇帝特旨的方式给予犯罪的勋贵减罪,也会遭到贵族集团的集体反对。
要知道,在‘八议’制度下,贵族成员没有圣旨是无需到公堂上听审。而审判后减刑,却是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老爷们到众目睽睽之下受辱……
沉吟了良久,朱由校终于有了动静,他活动了一下久坐发麻的身体,沉声喊道:“曹化淳。”
“奴才在,万岁爷有何吩咐?”在旁边伺候的大太监曹化淳,就像只狸猫一样,轻悄悄的出现在皇帝面前。
“派去调查宗室情况的人都回来了吗?”朱由校淡淡的问道。
“回万岁爷的话,离得近的几个省,消息已经传回来了,司礼监正在和内阁一起整理。准备和其他几个省汇拢后,一起报到御前。”听皇帝提起此事,曹化淳的心就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在以前,曹化淳也知道各地宗室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那些低等宗亲,偏枝宗亲。可看了这次去各省调查的结果后,曹化淳才真正的发现,各地宗室的日子过得是如何悲惨。
因此,对皇帝的回话就额外小心,生怕自己一个不好,被打发去处理此事。
朱由校微微颔首,却没有对此事发出明确指令,只是稍稍沉吟了下,又道:“最近京城里是非不少,也该整顿整顿了。”
“万岁爷说的是。”曹化淳尴尬的笑了笑,小心伺候着皇帝,丝毫没有皇帝转移话题的喜悦。
“你亲自去大理寺一趟,把朕的意思告诉姜旭,让他去顺天府守着。”朱由校淡淡的说道:“免得有人求名心切……”
曹化淳小心翼翼的,等待着皇帝的下文,却迟迟没有听到皇帝的动静。再看皇帝时,却发现皇帝早已经低下头,拿起本奏章看了起来。
曹化淳心中一阵纠结,实在领悟不了皇帝的意思,却不得不前去传旨……
[www.bxwx.net]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