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话外(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史书记载,相传在东汉年间,有个叫张陵的人,字辅汉,又称祖天师,是创汉功臣张良(字子房)之八世孙。

他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古籍上传说此人,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使人望之肃然起敬!他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

其先为往来吴越之地的一名大儒,从其学者有千余之众。直到123岁在江西的龙虎山成仙飞升而去,他苦心孤诣创立了五斗米道,又名正一道,自称是受到了太上老君的委派,建立了道教,甚至民间还流传过北孔(孔子)南张的说法,所以到了后来世人都称其为张天师。

由于张天师的缘故,后来人们也便叫它为天师派,这张天师的传人一直发展到第六十三代时,出了一个叫张恩溥(1914~1969)的人,字鹤琴,号瑞龄。

此人精修至道,曾于上海、苏州一带开展传道事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归隐于山中。由于战火连年,又不忍苍生受苦,战乱之时,由于膝下无子,为了发扬道法的精神,1932年在云南的五华山的山脚下收养了一个孤儿。张恩薄对这孩子也算是非常厚爱,他一生维持道教,这孩子勤奋好学,倒也从张恩溥处学到了一些真本事。

1949年,张恩溥随国民党去了台湾,还建立了台湾的道教协会。

时过境迁,由于复杂的社会因素,张恩溥在大陆一直没有被得到统一的认同。使得这孩子也和这位师傅从此失去了联络,独自留在了南方替张恩溥宣传道术。

虽然这年轻的孩子学到的东西只算是入门,但他天资过人,又苦心钻研,触类旁通,在众多教派中取长补短,经常研究各派别的玄学,所学颇多。例如麻衣面相之法,寻龙点穴之术以及占斗观星之术,都学了个初窥门径,新中国解放之后,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由于常年学习道法,自己也经常搞点玄学的研究,弄的小有名气。但到了文革时期,在全国反封建主义除四旧的浩大浪潮中,被彻底地劳动改造了一番,改革开放后找了一份很平淡的工作。由于上了年纪,没干两年就按正常岗位制度退了休,也算占了国家政策的一个大便宜。

退休之后,这时社会的思想言论,宗教信仰早已彻底开放,他闲来无事,便操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希望继续追求自己多年来的喜好,来慢慢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而张恩溥当年收养的那个孤儿便是这次昆华见到的老人,张恩溥将其取名为张国林,寓意是国之山河,俊秀山林,内心其实是表达了修道之人多年来面对战火连年,满心共抗外敌的一番爱国热情!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