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首映无疑是成功的。看多了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刺激点的好莱坞作品,观众们对直击内心的刺激方式显然欲罢不能。当电影播放结束时,沈冰注意观察了一下。这些西方人的面上,无不带着深深的敬畏,竟与当时那两个广电领导的反应一模一样。直到灯光亮起,主创们站起身,想着观众深鞠躬,此时,几乎仍无人离场,掌声如浪,一波接着一波。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首映与某爱情片撞了个大车,在这充满浪漫气氛的七夕,《末翼》在国内的盛况,比外国竟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盛况,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朱谦采取的营销措施。
电影上映前一周,《末翼》的首日观影票被分发于各影评人、技术类和文化类企业员工和不少高校学生手中。持有观影票者可以任选首日任意2d场次免费观看一次,并可以凭借票根,八折观看一次3d场。
这么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刚刚宣布时引来了一众嘲讽。大家都相信,《末翼》是怕了《千机万变》的势头,自卑得竟然用贱卖的方式来弥补上座率。
七夕这天,使用观影票前来的,出了磨刀霍霍准备开骂的影评人,就是被虐得吐血的单身狗。可是当他们看过一遍之后,大多数选择了沉默。
影评人们摆正了心态,为了配得上这部电影,选择了观看第二遍、第三遍。单身狗们从中体会到莫名的爽感,在这个甜蜜的日子里,他们为了自己的孤高而选择重温。
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了表达对电影的敬意,甚至放弃使用票根优惠。
电影上映仅仅一天,#末翼#已经以巨大优势排在微博热门话题榜首。网友们都说,为了看懂这部电影并为之流泪的自己感到庆幸--我们尚不是同类的牲畜。
很快,《末翼》引发了巨大的人性和人权辩论浪潮。大v影评人带头,从女权、性少数者权益、阶级斗争甚至人的劣根性等各方面发掘着电影所映射的社会问题。看过、喜爱、深思,然后n刷支持票房成为不愿意落后于时代的青年们,证明自己逼格的方式。
当然,这番盛景是后话了。
此时,刚刚结束伦敦首映场,并和其他主创们一同来到采访区的沈冰,根本对票房没抱多大希望,更不可能预知“末翼现象”的诞生。
她被之前预约过的《尖端时报》娱乐版记者叫住,来到了专访区。早在飞来英国之前,就已经有多家媒体联系她,争取首映后的独家专访权。沈冰之前与《尖端》合作过,认为这家媒体影响力不小,更重要的是良心足。
女记者激动地说:“感谢沈冰能在首映式后第一时间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
沈冰看着她声音发飘的样子心想,一会儿自己放出炸弹来,这姑娘还不直接晕过去?
在此之前她合计了好久,尽管有着各种顾忌,但是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搏一搏。就这样,沈冰外表的淡定包裹着内心的不安,终于结束了访谈时,女记者眼眶中满含着兴奋的热泪。
沈冰说:“我说的这些,圈内有些人是已经知道的,也早晚要公开。如果审核觉得太劲爆了会被和谐掉的话,麻烦帮我剪一剪吧,不发出去也行。”
记者愣了一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