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卖不出去不只得亏本。往这么想,山民自然不会轻易的相信他苏钧,更不会轻易冒险。

苏钧也知道症结所在,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事办法。但若是换个方式,不,换个人,如果换成了刘大海去和山民说,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靠着十几年开店的信誉,刘大海可以很容易地说服农户扩大种养规模,保证货源的持续供应。他想,如果自己能与刘大海建立合作关系,货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苏钧想到这一点非常兴奋。

石溪这边的土特产货分布零散,十几个乡镇村都有,如果能把货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一条龙,就势必会事半功倍,也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和劳力。

而在整合货源的过程里面,这个所谓中间人一定是要足够强大,会让人信服,既要有实力又要有人脉。要和农户很熟,能够抓住农户的心理,让农户信服。还要有经常在接触的货源中,对货无协调的一个能力。

这样的人必须要有几十年收山货经验,这样才会有人脉的积累,有威望。这一点苏钧办不到,但是他知道刘大海却是石溪镇的不二人选。

有了上次和村民交涉失败的经验,苏钧这次倒是没有直接的提出刘大海合作,上赶不上买卖,过犹不及,他只是尽量的去在刘大海那儿拿货,去的时候递根烟,两个人聊聊天,什么都聊点儿,然后把苏钧自己在网上开店的事情一点一点的说给刘大海听。

这么一磨,就磨了一个月。

刘大海小学都没读毕业,大字不认识两个,本本分分的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也从来没有把生意做大的想法,是那种老实守旧不愿意冒险的人,苏钧每次和他说网店的时候,他都是一脸的茫然,也完全提不起兴趣。

甚至,他觉得苏钧就是年轻人图个新鲜的心理,喜欢出头,说不定过两天自己就腻味了,这样的人,刘大海见得太多了。

苏钧不厌其烦的解释自己怎么通过网络来卖货的,告诉刘大海可能最开始订单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说慢慢做好了的话,可能效果是想象不到的,毕竟市场是面对着全国。

其实苏钧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也不怎么的有底,但是凡事总得试一试,他骨子里有种倔强,从不轻易的认输。

他这一辈子唯一在一件事情上认输,就是那个人,却也不后悔。

苏钧卯足了干劲儿,一定要把这山货生意做起来。

苏钧看着店面里正在整理东西的刘大海,笑着走了进去,“刘叔,我来了。”

☆、第六章

每天刘大海的店子开门不到一个小时,苏钧就会到他的门面上来选货,经常光是选货就选上好几个小时。

连着一个月都是这样,风雨无阻,上个月天气还比较热,店面上只有一台摇头的老式电扇,苏钧蹲在那里选完了货,再站起来已经是汗流浃背。

这些刘大海都看在眼里,慢慢的,他对苏钧的看法也渐渐的改观。

确实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事的年轻人,他做了几十年的土特产,都没有看过像苏钧这么努力,这么有耐心的年轻人,三四十度的温度,可以蹲在地上挑上四五个小时的木耳,同时还有说有笑的,实属不易。

刘大海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每次有好货,或者货物短缺的时候都会预先的留给苏钧,现在还会带着苏钧一起上山收货。

不过就算是这样,刘大海对于苏钧说的开网店合作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不懂,所以他不会轻易的去信,这是他几十年做生意的准则。

刘大海生意稳定,也不想冒险,他已经快五十岁了,没有年轻时候的那种激情,更趋于平淡和安稳。

今天刚好是刘大海上山收货的日子。天气还算不错,不热不冷,还吹着风。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