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傅可不一定给多打了。黎元元眨了眨眼睛,脆生生地说道:“爸爸,可以再试试看嘛!”

“好,那就试试吧?”田根宝逗着小元元,笑着说道。

小伟波也想跟着去,田根宝把眼睛一瞪,大声说道:“伟波,你在家里看家,爸爸和元元一会儿就回来了!”

到了食堂,结果今天打菜的换了一个不认识的大师傅。打菜时,手又抖了一下,也没给多打。

黎元元有点失望。

看来,还是黄师傅好啊。

*

午饭前,田伟民和田伟军背着书包一回来,就听到了小元元的外号。

“小包菜?”小哥俩乐得哈哈大笑。

见小元元噘着嘴巴,田伟民就上前宽慰道:“元元妹妹,你这个小包菜还算是好听的啦,你知道小哥哥的外号叫什么呀?”

“叫什么?”

“叫……不告诉你!”

田伟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因为那个外号实在是太难听了。他告诫过两个弟弟,在外面无论是谁喊,都不准答应,就假装没听到。

见伟民哥哥不肯说,黎元元就更好奇了。

于是,一个劲地逮着伟民哥哥问个不停。最后,田伟民才压低了嗓门,说道:“元元啊,出去可不能说哦,打死都不能承认的……”

原来,在连队里,大人们之间会相互起外号。

有些是亲昵的表示,有些含着某个典故,而有些略带嘲讽。上至连长、指导员,下至普通群众大多都有外号,没有外号的反而很少。

田爸爸叫田大锄,王妈妈叫五把锄头,这个典故前面有说。

还有孙大江的爸爸叫孙大炮,因为个子矮,嗓门大,班组讨论时爱放炮。

李志军的爸爸有两个外号,一个叫李大个子,一个叫电线杆子,因为他长得高,身板又挺得直溜,就像公路边上竖着的电线杆子。

李连长叫“神仓手”,这个就带着几分敬意。而徐指导员叫“小语录”,因为开会学习文件时,经常脱稿,一口气能背几十条语录,不带换气的。

托儿所的杨阿姨因为长得洋气,穿戴讲究,嗓子又好,一次表演节目时学了几声羊叫,被称为“小绵羊”。

苏阿姨叫“莫合烟”,因为嗓子沙哑,开玩笑说自己是莫合烟嗓子,结果就叫开了。其实,她从不抽烟,长得还很秀气,不过是嗓子略带沙哑而已。

大人们如此,那小孩子也不可避免。

比如,田家的三个小男孩被称为“小锄头”。

小龙港,被叫做“小羊羔”。

乔莎莎的妈妈是宣传员,叫“小喇叭”,那她就是“乔喇叭”。小班长,因为头发卷卷的,人又长得洋气,被称为“假洋鬼子”。

江排长家的人,说话都带着一股憨腔,江排长被称为“老憨腔”,家里的六个姑娘一律被称为“小憨腔”。

他老婆,就是那个赵阿姨,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封建”。

管理排长姓罗,有点驼背,被称为“罗锅腰”。他家的两个孩子,包括罗娟在内,都叫“小罗锅”。

张排长是开东方红拖拉机的,后面常常挂着一个铁爬犁,外号叫“张爬犁”。他家的张小霞,就叫“小爬犁”。

……

黎元元听着伟民哥哥如数家珍一般,把小朋友的外号,连带着家长的外号一一列举出来。听到最后,笑得肚子疼。

看来,自己的这个“小包菜”还不算太出格。

她也不打算承认。

反正也没小孩敢当面喊她。

*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托儿所里,自从小班长、乔莎莎这一伐孩子上学之后,就没了挑大梁的。小一伐的孩子里面,没有特别出挑的,于是托儿所大班就陷入了“割据”状态。

几个人一伙,拉帮结派。

像小元元、小伟波这种小群众,自然是被重点拉拢的对象。

黎元元呢,对这种“小孩子的把戏”一点兴趣都没有,谁拉她入伙,她都乐呵呵地加入。小伟波和小龙港自然也跟着,元元妹妹去哪里,俩人就跟着去哪里。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