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赵轩看到那则小故事。“这小故事倒挺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那篇读后感,文章发人深省,此人有大才。”武铣推崇那篇署名先驱者的读后感文章。
“像山一样执着,坚韧,然后,向命运宣战。相信落下的汗水终会滋润出一片绿荫,而摧毁山峰的人,只有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千千万万个愚公。”赵轩读着文章最后感言,好一会都没有声音。
过了一会,书房响起报纸‘嘻嘻索索’的声音。“武铣,让吴国王都的密探,将每份报纸都用最快速度递送回太子府。”
“喏!”武铣领命退出书房。
赵轩深皱眉头,盯着窗外树枝上的积雪,喃喃自语:“公子明,你到底是何等人物?这篇愚公感言可是你之著作?”
☆、第137章
西侯死后将近一年,大秦天子赠赐西侯的谥号诏书才姗姗来到,这位短命的吴国君王得到的谥号为睿,西侯被称为吴睿王。有了大秦天子的赐谥,吴王笙继承的王位便名正言顺,再无人可以质疑。吴王笙二年,是个灾难深重的一年。
这一年,大秦大陆中北部大部分地方干旱,齐、鲁、燕等国,许多农民颗粒无收,而中部和南方的赵、陈、楚等国,田地也减收不少。只有吴国,全国大兴水利,给田地增肥,使用先进便捷的农具耕种,全国大面积种植高产抗旱农作物,加上吴国地处南方,河流众多,受干旱气候影响较少,吴国这年秋收获得了大丰收。
吴国虽然秋收获得了大丰收,但是来年的冬小麦种植,肯定得减产了,因为这一年的冬天来临得太早、太冷。十月初撒下的小麦种子,因为大雪降临,温度太过寒冷,麦种被冻坏,播下的麦子没有出苗,等到气温回暖,各地官府连忙组织农户补种,没有了小麦种子的农民,可以到官府去赊欠,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天气骤冷对农作物带来的灾害。
十月底,吴国的天气依然寒冷,只是田地间的大雪已经融化,田地间到处是农人在忙着补种冬小麦。在不远处的大道上,来了一群骑马人和一只狗。
“今年冬天会很冷,也会很长,地方官务必让百姓准备充足的柴薪过冬。”当先一人身披白狐毛镶边黑色锦袍,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此人面目俊美,身材修长,正是吴国的总理事郑钰铭,跟随他的是康城的管理民政的官员,当然,大牛和护卫不离左右,木头如今是只要主人出门,它必定跟随。
“禀公子,公孙先生对天气的预测出来后,下官就让衙役到各地村落照应百姓多捡柴火预备过冬,周围有大山的封主都发去通告,不准私自封山。”回答郑钰铭的是负责康城四周农事的司农官。
“有山的封主,还是要给予点财帛补助。”司农官的回答让郑钰铭欣慰,不过对那些拥有山林的封主,郑钰铭不想压制他们过狠。
现在吴国还能拥有封地的贵族,都是原来支持蔚山讨伐漪姬的人,如今蔚山势力掌握了政权,郑钰铭对全国土地进行改革时,还是顾及到了他们的利益,对曾经的支持者,郑钰铭采取了到他们封地上进行丈量耕地,按丈量到的耕地亩数收取百分之五的赋税,比其他国民少了一半。而封地上的山林,按面积收取不多的山林税。这样一来,相比原来的纳贡,贵族们承担的赋税并没有增加。
这些政策只有拥护蔚山政权的贵族才享有,那些刚兼并进吴国土地的唐国贵族、已经灭国的卫国贵族就没有这种幸运了,卫国贵族还能享有吴国国民待遇,唐国割让给吴国土地上的封地贵族,直接给周成的大军赶回到北唐,庄园和财产都被没收。
“遵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