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第一章

这是公元一五七二年,即安靖六年。此时,立国二百余年,经历了十三位皇帝的大楚王朝,已经呈现出一幅江河日下的光景。

安靖帝外事仁弱,内事昏聩,根本无力振兴国本,加上出身低贱得志猖狂的李国舅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改革举动,成功将朝中新旧贵族的矛盾推向了顶点。而压制这种矛盾爆发的唯一一股外力,却是在西北边界上对大楚虎视眈眈的犬戎部落。内忧外患,时不我待。

安靖六年的冬天一冬无雪,天气却异常的冷。行人各个紧缩着肩膀。伴随着朝阳升起,第一缕阳光刺破厚厚的彤云洒落,落在平康坊观盛里的斜桥上。这里是大楚的名门望族聚集之地。

站在斜桥这边,便可以看到那头楼横堂列,廊庑四缭,台榭池馆,奇巧巨丽,各家的花园里,木映花承,迤逦横直,幽雅秀美。在这些士族门阀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被时人品评为“岩岩若孤松之立”的琅琊王、“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清河崔、“书带屐声辅德明谟”的颍川卢以及“飘若流云,矫若惊龙”的陈郡谢四家清贵的门阀。

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面对着来自皇权和寒门的冲击,帝都斜桥的四大家族,在雪雨风霜的紫陌红尘里,便如《红楼梦》开场白中所讲过的一句话:这数家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并由此在各高门大户之间蔓延出了一种曲房深邃、花竹掩映,极其幽奥的关系网。

谢家的主人是出了名的喜静,谢家的楼台堂馆也以“复得反自然”的情致称许一时。前临烟波浩渺的沅江,后有构石为山,连延数里,植木几于万株,北面有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西面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南面流水周于舍下,多养鱼鸟,东面良田广宅颇有田家野趣。本朝太祖曾经称赞谢家园林“进不入声荣,退不为隐放”,是故斜桥谢家的庭院又名“隐放园”。

然而今日的谢家内宅却人来人往,全帝都最好的产婆全都被请了过来。和普通的婴儿一样,这孩子出生时没有任何异兆,史书中所言的满园花开,紫气氤氲,金龙腾空之类的记载纯属扯淡。

随着清晨第一缕暖阳透过茜窗纱,无数尘埃在这道光中浮动,一个小生命终于呱呱坠地。谢家的二女,现在已经是喻王妃的谢茂雅挣扎一夜之后,终于诞下了喻王嫡长子,也是整个大楚王朝皇族的第一个新生儿。

孩子的父亲身为先皇嫡子,却因为各种原因错失皇位,但起码这个孩子争气的走在了他的堂兄弟前面,接下来,就要看他能否将这种领先一直延续下去了。

就在此时,安靖六年的年度财务会议在行宫西苑的渔溪小筑里举行。因宫中开支过度和李国舅等乍富新贵贪墨造成的巨大国库亏空,却要求富贵锦绣的簪缨士家出钱买单。面对这种无理且蛮横的强盗行为,以斜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士族自然是坚决不能同意的。世家里不说全是精英,至少这一代的斜桥那几位掌舵人,可都不是好惹的主。

暴发户是把咱们当成冤大头了吧?四大家族还没有倒呢,就合计着要抄家了?

因此,右仆射兼户部尚书卢三顾、户部侍郎崔名庭、参知政事谢铭这些士族代表与尚书令兼太师李尚权以及李尚权之子吏部工部侍郎李世繁和小皇帝的老师中书令郭全、中央军统领于怀远,在御前财政会议上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

仁弱的安靖帝目光呆滞的坐在旁边,他被昨晚舅舅送来的北蛮女子迷得神魂颠倒,如今只盼着快点下朝好去嗑药补身子,哪里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