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31地火烈(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入松

一水无费买路钱。裂裂碎坎边。

神子不识木两路,偱其走、疑解在前。

红火浆熔气鼓,本命小弱数千。

暖风血影石为天。地动活门偏。

剑石崩开归地去,运气木、飞水飞烟。

不待重整鼎立,只见门门扉方镂。

门后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展现在鲁一弃和女人眼前的是个巨大的天然洞窟,洞窟中有许多水桶粗细的圆木,被连接架设起来,呈交叉纵横、高低盘旋状。

单从这里的那些圆木的连接和架设工艺上,就能找到鲁家技艺的精髓所在。圆木与圆木的连接吻合得十分紧密,几乎看不出连接的痕迹。圆木的架设也是错落有致的,在层次和距离分配上极其巧妙,充分地利用了巨洞中的空间。架设点也大都借用洞壁和石柱等各种天然构势,只是在必要的地方少量加入人为的垒砌。

不知道如此设置那些圆木到底有什么作用,但是这些盘旋错落得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圆木最终是从中牵出了两路,往同一个方向延伸而去。那个方向是巨大石洞的一个旁支,是个刚够一个人直立行走的天然洞道。

鲁一弃仔细查看了那些圆木,看来应该和暗室墙壁是同样的材料神钢木。但是在对这些圆木稍作敲击的时候发现,两路圆木发出的回音不太一样,一路很空洞,一路却是沉闷的颤音。这两种现象最终集中在那两路牵出的圆木上。让人无法猜测它们最终的作用是什么。

当然,有一个解开谜团的办法,就是顺着这两路延伸的圆木往前走,找到它们的终点。眼下不知道金宝藏在何处,也不知从何出得生天,那么能做的当然就是顺着圆木走,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鲁一弃做出这样决定的同时,曾经困住他们的暗室正在发生着一件鲁一弃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件事情让地下的更深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被冻开的墙壁裂开了许多交错纵横的裂纹,其中有一条裂纹是深深往下的,一直没入到积水中,墙根下。于是积水顺着裂纹中不断往下渗入,当寒冷再次出现时,冰冻的力量将裂纹扩大了。

此处地下的结构远远没有墙壁那样结实,所以扩大了的贯穿性裂纹变做了贯穿性的断口,贯穿性的断口与地下一个更大的裂断口连接了,在地下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变成了贯穿性的断裂带。于是,一个毁灭生命、涂炭生灵的巨大能量从这里缓缓爬了上来,往鲁一弃他们身后缓缓追赶过去

洞道是漫长的,荧光石的光照范围太小,这就让前面的黑暗的部分显得更加的深邃。

鲁一弃是沿着架设的圆木往前走的,这过程中他看到圆木不断地从一些封闭的巨大圆柱形砖石平台中穿过。这些柱形平台都是人为垒砌的,样子有点像洋工厂里砖砌烟囱的根部。

圆柱平台上有活门,是很古拙简单的造型,说明年代已经很是久远。但活门的开启依旧灵活,没有一点卡涩。活门时不时会突然打开,喷出一股灼热的气体,随即便又关上。看样子应该是用来调节内部压力的喷口。而在平台顶部还有溢水的孔道,常有些细小的水流从中溢出,沿砖石表面流下,却很快消失不见了,不知是通过怎样一个途径流走的。

一种大胆的设想在鲁一弃脑海里逐渐成形,这里有个间隙性的地热源,因为拥有足量的地下水,便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蒸气系统。这里的所有设置是在利用地热生出的热水和蒸气为操作能量,来达到操纵坎面运动的目的。试想,除了蒸气的力量,谁能推拉得动风箱坎,谁能让大殿中的巨木拍来去无踪。也只有地热生成的蒸气和热量才能让如此上面空旷的山谷中迷雾茫茫。

架设的圆木其实是中空的管道,用来输送热水和蒸气。这就是为什么两路管道敲击的声音会不一样,因为一路是气道,一路是水道。

这里的管道不只是要结实,而且还能承受很高的热量,千百年始终在此承受高热量高压力。鉴于这点,鲁一弃开始怀疑自己对它们材质的判断,这些圆木应该更象是木纹精石。因为木纹精石不止坚硬,还耐高温。它毕竟是火山溶浆炼造出来的。只是能找到这么多的木纹精石却很是不可思议,除非这里原先就林木众多,又有过火山喷发,这才有可能就地取材,或者索性是根据精石矿的地貌依势而建。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且还极大,地下拥有巨大的地热能量,以及水中含带的磺味儿,都在证明此处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火山。

鲁一弃对自己的推断很是沾沾自喜,不是因为自己能将洋学堂里的知识和般门理论结合起来分析,而是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自家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利用了蒸气的能量,那不是比西方人高出了不知几许

是不是又到了发热的时间,这里好像也在变暖嘛。细心的女人发现了环境的变化。

的确,这一说,也提醒了鲁一弃,那本来很突然才喷一次蒸气的活门现在的开启变得极为频繁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