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内忧外患(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45年(乾隆十年),噶尔丹策零汗去世,准噶尔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攻伐长达数年,严重削弱了汗国的实力。所属部众或厌战、或避乱,纷纷向东归于清王朝,为清统一西域、完成自康熙以来的未竟之业创造了条件。1755年(乾隆二十年)春,清军兵分两路,北路自乌里雅苏台西进,西路自巴里刊出击,约期会师于博罗塔拉(今博尔塔拉)。4月,两路会师;5月进占伊犁,清统一天山以北地区,8月,阿睦尔撒纳因未获准成为准噶尔四部大汗发动叛乱,伊犁失守,定北将军班第以下500余众遇难,次年初,清军出兵平叛,仍以西、北两路分兵推进;3月,会师伊犁,阿睦尔撒纳出逃俄罗斯,清军收复天山以北地区。

1755年5月,曾被准噶尔扣押在伊犁数十年的天山以南维吾尔人首领大和卓博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两兄弟前来军营,表示愿率属下30余户投顺清政府。喀什噶尔巴喇特和卓也来军营归附,并表示愿率兵协助清军招抚和统一天山南路清本拟送大和卓博罗尼都往北京朝觐,留小和卓霍集占于伊犁照管部属,清军则分兵前往天山以南驻防,但阿克苏阿奇木伯克阿不都等向清政府请求,让大、小和卓回天山以南招抚和管束维吾尔人。于是清廷决定,改派大和卓博罗尼都前往阿克苏,并组织一支由清军、归附的准噶尔部队及维吾尔人组成的混合军队随同博罗尼都前往南疆招抚和驻防。小和卓仍留伊犁。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小和卓附逆。清军出兵平叛,霍集占畏惧,逃到天山南路,进而鼓动大和卓反清。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4月,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公开反清作乱,杀害前来宣抚的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及兵士百余人。随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次年初,清军出兵天山南路。9月,在当地维吾尔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兵不血刃进驻阿克苏、乌什两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5月,以随军的库车阿奇木伯克鄂对招抚和田。次年7月,冲破大、小和卓的顽抗,进占叶尔羌、喀什噶尔两城。大、小和卓出逃,被巴达克山首领擒杀。天山以南遂告平定,西域统一。西域始称“西域新疆”或“新疆”,其中有“故土新归”之意。

清统一新疆后,通过实地调查与测绘,把西北边疆的山川地理和四界所至载入《西域图志》、《大清一统舆图》等官方图籍,确立版图,昭示中外。此外清政府对新疆西部疆界制定了严密的巡边制度,规定每年秋天各参赞大臣分派一支数百人的巡边部队在规定的地点会哨。

1762年(乾隆二十七)10月,清朝正式宣布在新疆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上谕:“伊犁为新疆都会,现在驻兵屯田,自应设立将军,总管军务。”伊犁将军为清政府在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驻节伊犁惠远城,代表清朝中央总揽全疆各项军政事务。

大清统一新疆后的60余年,是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清政府在新疆采取了多种经济制度和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实行屯田,包括兵屯、旗屯、犯屯、民屯和回屯;对北疆的自耕农和南疆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兴修水利等。

在交通运输和商业方面,清政府筑路修桥,保障新疆与各地之间的道路畅通,贸易因此快速发展。北疆和哈萨克的贸易成为新疆的主要对外贸易;内地至新疆的商路分北路和西路,常年保持通畅,内地沿海和南方的货物都可经西路或北路贩至新疆,新的货物也可在内地各省见到;南疆与中亚各地以及西藏等地也都保持着传统的贸易。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更多的关内人民举家迁入新疆,边疆人口增长,城镇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乌鲁木齐时为“四达之区,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市衢宽广,人民辐辏。茶寮酒肆、优伶歌童、工艺技巧之人无一不备,繁华富庶,甲于关外“。伊犁城内”商民圜闠,民乐田畴。轮蹄懋迁,货殖平准。村落毗接,鸡犬相闻。昔年荒服之区,今悉无殊内地矣”。

随着鸦片战争过后(英国称通商战争),大清帝国国力日衰,对新疆的治理表现出了力不从心和鞭长莫及。1864年,正当新疆地区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时候,一些少数民族上层封建主为转移人民斗争的方向,扯起了“排满、反汉、卫教”的反动旗帜,在天山南北建立了五个封建割据政权。是年6月,在库车渭干河水利工地上,一批无力缴纳粮赋的农民不堪忍受劳累和折磨,举行起义。库车的各族农民群起响应,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了库车的办事大臣等封建官吏及8名伯克,推翻了清朝政府在库车的统治。旬日之间,布古尔(今轮台)、拜城、库尔勒、喀喇沙匀(今焉耆)纷纷举事,1864年7月15-16日,乌鲁木齐发生爆乱,爆乱匪酋为河州(今甘肃省临夏)阿訇妥明(妥得璘)和当地绿营署理中军提标参将索焕章。叛军当日占领了汉城(迪化城),包围了满城(巩宁城),并向邻近地区发展。昌吉、奇台、木垒、绥来(今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等地回族人民闻风响应,相继攻占各地。1865年1月27日,塔城的各族人民在苏玉得的领导下,抢夺库存枪炮,攻打城垣,也发动了叛乱。

朝廷在新疆的统治中心伊犁的各族乱民于1864年11月10日发动起义。叛军先后攻占宁远(今伊宁)、惠宁(在今巴产岱)、惠远(在今霍城县惠远古城之南)等城,伊犁将军明绪自杀。接着,叛军占领伊犁全境。其后,在阿勤泰地区的布伦托海,当地屯田难民在李俊的领导下也发动了叛乱。

在各地反清叛乱的直接影响下,喀什、和阗地区动荡不安。1864年7月,英吉沙尔的中营守备蓝春发、喀什噶尔中营把总王得等联合当地叛匪起事,白山派宗教头目托合提马木提艾来姆乘机称王。不久,柯尔克孜族头目思的克率兵攻占了喀什噶尔城,赶走了托合提。和阗阿奇木伯克之子艾则孜是拜城的阿奇木伯克,库车叛乱后,他潜回和阗,鼓动叛乱,并推举宗教头目哈比布拉为首领,称“帕夏”。

这样,朝廷在新疆的统绐几乎全部被摧毁。除哈密、巴里刊等一小部分地区仍被朝廷控制之外,其他地区大多为叛军占领。

在库车,叛军占领库车城后,热西丁和卓利用他在宗教界的权势和地位,骗取了广大信教群众的信任,取得了领导权,自称“汗和卓”。接着,他派兵西征阿克苏、乌什,东征吐匐番、鲁克沁等地,形成了一大叛军势力。

乌鲁木齐地区的叛军首领妥明也自称“清真王”,掌权后作威作福,并开始鱼肉乡里,扩充地盘,战火一直烧到吐鲁番附近。伊犁叛军领导集团则是内讧不已。混入领导队伍的封建领主为争夺“苏丹”权位而互相谋杀,一年半之内连续换了四个“苏丹”。

新疆受内部叛乱和外部侵略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世纪初,中亚南部的浩罕步入强盛并建立汗国。浩罕当时又是中亚伊斯兰教的中心,其统治阶级包括世俗的乌孜别克族明格氏贵族封建主与伊斯兰和卓家族为首的宗教集团两部分。当地的伊斯兰和卓家族与新疆和卓势力关系密切。19世纪20年代,国势强盛的浩罕开始向四外扩张势力,与其毗邻的新疆南部地区首当其冲,而流亡在境外的新疆和卓势力成为其扩张的工具。1820~1828年,新疆和卓后裔张格尔在浩罕的支持下,先后四次入犯新疆沿边作乱。其中1826年在浩罕万余军队的支持下,先后四次入犯新疆沿边作乱。其中1826年在浩罕万余军队的支持下,攻陷新疆南部重镇喀什噶尔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田三城。是年8月,清调集内地各省3万多官兵,以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统兵进剿,至次年四月收复四城。1828年初,张格尔第四次入犯新疆失几后被擒获正法。此后30年间,浩罕多次支持其境内新疆和卓后裔侵犯和骚扰南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起,即1830年“玉素甫之乱”、1847年“七和卓之乱”、1857年“倭里罕和卓之乱”。

1865年初,浩罕乘新疆爆发反清叛乱之际,派遣军官阿古柏伯克挟持新疆和卓后裔布素鲁克入侵新疆。至1867年6月,先后占据南疆七城,建立“哲德沙尔”侵略政权。继而侵入北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阿古柏依靠一批浩罕封建上层权贵、军事头目,打着“圣战”的宗教旗号,利用当时南疆叛乱者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了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残暴统治。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